第二十五章 最後一戰

01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李白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西南四十裏,即漢時涇縣、陵陽二地。

三國時孫吳分置臨城縣境,至隋廢,唐置青陽縣,以在青山之陽為名,屬池州府,青山在縣北五裏,逾梅家嶺,與貴池接壤。

九華山南望陵陽,西朝秋浦,北接五溪大通,東際雙峰龍口,昔名九子山。

唐李白遊九子山,見其山峰並峙,如蓮開九朵,改之為九華山。

書籍上有記載:“舊名九子山,唐李白以九峰如蓮花削成,改之為九華山。”

青陽縣志上也有記載:“山近縣西四十裏,峰之得名者四十八,巖十四,洞五,嶺十一,泉十八,源二,其余台石池澗溪潭之屬以奇勝名者不一。”

“知行合一”的王陽明曾讀書於此山中,與李白書堂並名千古。

詩仙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有序。

……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事絕故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筆墨間,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於夏侯迥之堂,開檐岸幘,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句,傳之將來。

他們的詩是這樣的: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熒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九華山不但是詩人吟詠之地,也是佛家的地藏王道場。

《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盡藏。”取名地藏。

《大乘佛經》上記載的是:“地藏受釋尊付囑,令救度六道眾生,決不成佛,常現身地獄中,以救眾生之苦難,世稱幽冥教主。”

《地藏本願經》二卷,唐實義難陀譯,經中記載:“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召地藏大士永為幽冥教主,使世上有親者皆得報本薦親,鹹登極樂。”

這本書多說地獄諸相及追薦功德,為佛門的孝經。

經中又說地藏菩薩救度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弘願,故名“地藏本願”。

所以“九華劍派”不但劍術精絕,同時也有詩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玄秘。

武林中有七大劍派,九華山並不在其內,因為九華山門下的弟子本就極少,行蹤更少出現在江湖。

多年前江湖中就已盛傳九華派已與幽冥教合並,同時供奉的兩位祖師,一位是地藏王菩薩,另一位就是詩酒風流、高絕千古的李白。

據說這位青蓮居士不但是詩仙,也是劍仙,九華的劍法,就是他一脈相傳,直到千百年後,江湖中又出現位奇俠李慕白,也是九華派的嫡系。

這些傳說使得九華派在江湖人心目中變得更神秘。九華門下的弟子,行蹤也更詭秘,近年來幾乎已絕跡於江湖。

但這些卻還都不是讓傅紅雪吃驚的原因,令他吃驚的,是如意大師這個人。

如意大師著白袍,蹬芒鞋,赤足,摩頂,神情嚴肅,眸子有光,看來無疑是位修為極深的出家人,一位出家的女人。

她看來仿佛已近中年,身材適中,容貌端正,舉止規矩有禮,一張表情嚴肅的臉上,並沒有什麽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更沒有足以令人吃驚之處,無論任何人眼中看來,她只不過是個修為嚴謹的中年尼姑,和佛門中其他千千萬萬個謹守清規的尼姑並沒有什麽不同。

可是在傅紅雪眼中看來,就完全不同了。

她的容貌雖平凡端莊,一雙玉手美如春蔥,柔若無骨。她赤著芒鞋,不著鴉頭襪,露出一雙底平趾斂的如霜雪白玉足,更美得令人目眩。她的白布僧袍寬大柔軟,一塵不染,遮蓋著她絕大部分身體。

沒有人會去幻想一個修為嚴謹的中年尼姑,在僧袍下的胴體是什麽樣子的。

傅紅雪卻不能不想。

——欄杆上的潔白僧袍,浴池中的豐美胴體,黑暗中的呻吟呼吸,溫暖光滑的擁抱,還有那雙牽引他進入夢境的手。

他竟不能不將眼前這個道貌岸然的出家人,和昨夜那個成熟而充滿渴望的女子聯想在一起,雖然他一直禁止自己去想,但卻偏偏不能不想。

雖然他對一切事都已能不聞不問,無動於衷,可是這規矩嚴肅的中年尼姑,卻使得他的方寸大亂,他已感覺到自己的嘴唇發幹,心跳加速,幾乎無法控制。

如意大師只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端莊嚴肅的臉上,還是全無表情。

傅紅雪幾乎忍不住要沖過去,撕開她的僧衣,看看她是不是昨夜那個女人,可是他還是勉強忍耐住。

他仿佛聽見她在問:“這位就是名滿天下的傅紅雪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