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9章 青銅高速(第3/5頁)

走旱路遠距離的運送東西,真不是一個多麽好的活計。

到了現在,青雀部落從銅山居住區大規模的運送食物以及銅錠、錫錠這些東西的時候,大多都是等到冬天大雪降下的時候,用鹿拉著爬犁進行。

因為這時候人比較閑,還有有爬犁這些東西在,不僅僅運量大,而且人也比較輕松。

但因為受到季節性的限制,這樣的運送並不太方便。

至少大雪融化之後的所有時間裏,都再也用不成爬犁。

想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兩者之間進行運輸,除了人力手提肩扛以及利用牲畜進行馱運之外,沒有其余任何的辦法。

這樣的運輸量當然是遠比不上爬犁。

解決如今這困境的辦法也不是沒有,就是韓成做想的制作驢車和鹿車。

在有了爬犁並擁有制作木輪技術的前提下,對於青雀部落而言,制造出雙輪的驢車出來並不是一件多麽難的事情。

因為爬犁下面裝上兩個大木輪,就是驢車的基本構造。

剩下的諸如怎樣才能讓‘爬犁’和木輪結合的更為牢固、怎麽樣才能讓車軸以及木輪變得更為結實,能夠承載更多的重量這些東西,都可以慢慢的進行摸索,不算是什麽太大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所在,不是在驢車以及拉車的驢子,而在於路。

魯大師曾經說過,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似乎並不是太難。

只是這時候這種用腳走出來的小徑只適合人走,並不適合更寬的驢車行走。

想要驢車通行,就必須修建出一條更為寬敞且平坦外加堅實的路出來,不然的話,修建出來的驢車估計走不了多遠會被卡掉軲轆。

修路不是一件什麽輕松的事情,這點只需要看看秦朝之時為了修建馳道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耗費了多少錢糧,又死去了多少人就可以知道。

秦朝當時修建的是通往全國的馳道,遠遠超過了韓成的這種小打小鬧,兩者似乎不能在一塊比較。

但只要再將青雀部落現在的人力物力以及部落的規模和大秦做一個對比,立刻就能得出這種類似小打小鬧一樣的路,對於目前的青雀部落而言,將是一個多麽浩大的工程。

甚至於和兩年前進行的擴建青雀部落,在外圍修建的這一圈高大的圍墻相比,也容易不到哪裏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關於建造帶軲轆的鹿車或者是驢車這類東西,在青雀主部落和銅山分區之間進行交通運輸的事情,一直都被他有意無意的給忽略了。

如今再次想起,並進行深入的思索,除了那八個自銅山歸來的人作為誘因之外,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年前打下了半農部落,得到了一大票的人手。

有了這些人手,在青雀主部落和銅山居住區之間,修建出一條將近有兩百裏距離的道路,也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而且,這樣的一條道路修建好之後,所能起到的作用並不僅僅是用來運送銅錠、糧食這些東西,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大大的縮短來往於兩者之間所需要花用的時間。

將青雀主部落和銅山居住區之間的距離,人為的‘縮短’。

甚至於和在兩地之間進行運輸相比,這個功能還要更加的重要。

因為這樣一來,青雀主部落和銅山居住區之間的聯系就會變得更加緊密。

這不僅僅有利於主部落對分部落的控制與治理,而且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依托於這條溝通兩個部落的道路,兩個部落之間還可以做到相互支援。

可以說,只要有了這樣的一條路,青雀主部落和銅山居住區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就會被打破,能夠將兩個部落更好的聯系在一起,讓整個青雀部落變得更加團結和緊密。

祖龍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這樣注重修建秦馳道,其中絕大部分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這樣的馳道,將收復的六國舊地,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將六國和原本的秦國緊密的聯系到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國家。

隋煬帝修建大運河,這樣的目的也占很大的成份。

躺在吊床上的韓成,慢慢悠悠的思索著這些事情,原本還有的一些睡意,漸漸的都消失不見了。

作為一個後世人,不論是從歷史還是從他當時所生活的年代,都能深刻的體會到道路或者說是交通的重要性。

這條道路看來必須是要修建一下了!

修建好了之後,就叫做青銅高速,從青雀部落通往銅山居住區。

嗯,將這樣一條注定了連後世村村通的水泥路都完全比不上的道路,稱之為高速確實是誇大的有些厲害,有名不副實的吹牛嫌疑。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一條道路,在這個年代,確確實實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因此將是稱之為青銅高速也並不算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