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3/6頁)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郭慕石生前被吳天才奪命迫魂,死後,卻要向吳天才追魂奪命。

他一笑之下,是斷氣了!

在這斷氣之間,卻拉動了早就套在左手中指上,與“萬劫法袍”有線相連的一枚小環!

“砰!”這-拉之下,“萬劫法袍”突然自炸,其炸力之強,把“巧手天尊”郭慕石的身體,炸成了於百小塊!

“萬劫法袍”上所藏的針、刺、鏢、箭等厲害暗器,自然也不再保持原來形態,而化成萬點碎芒,向四外飛射而出。

如此情況,在距離郭慕石一丈以外之人,或可僥幸,否則便難逃劫數!

吳天才與他近僅四五尺,但因他功力奇高,身手滑溜,又有隨機應變的敏捷才智,是否可以幸逃此劫呢?

難!難!難!

假如郭慕石拉動小環之際,吳天才是往後退,則情況或許會稍好一點……

但對方氣絕拉環之際,吳天才不單不想後退,反而想往前進。

故而,他向郭慕石遺體,略一抱拳恭身之後,是想舉步向前。

誰知頭兒才擡,步兒未邁,已發現郭慕石的嘴角之間,添了一絲既似安慰,又似殘酷的冷冷笑意!

吳天才震驚得全身毛骨悚然,剛舉起的一支左腳,自然邁不出了!

但他雖未向前邁進,卻也來不及後退……

就在這將進未進將退未退之間,郭慕石身上所著的“萬劫法袍”,業已“砰”然自爆!

郭慕石成了灰,吳天才呢?……

暫時還不知道結果。因為吳天才的身形看不見了,他是被籠罩在一片血雨精光之下……

沈宗儀在“五雲樓”中,銷魂蝕骨,吳天才在南山狹谷口外,驚魂碎骨,他們一面過於香艷,一面過於血腥,均暫時不再描述,故事轉到“白水鎮”上……

“白水鎮”上最好的酒樓,前文已經交代,是“太白樓”。→OCR:大鼻鬼←如今,在這最好的“太白樓”中,卻來了兩位“最好的酒客”。

酒客本應一視同仁,給加上“最好”二字,自然有原因。

原因之一是性情和善,原因之二是出手豪闊!

這是一位青袍道長和一位灰衣老叟。

道長年約五十左右,羽衣星冠,背後插著一柄劍兒,五綹長須,神采修然出塵,簡直就像圖畫裏洞賓仙人呂純陽的模樣。

老叟的年齡,仿佛還要大些,矮身大頭,尖嘴縮腮,活脫脫像位修煉成人的猴兒精怪。

兩人上k得酒樓,小二才一招呼落座,擺好杯盤,便獲得那猴形老叟的一綻銀子賞賜。

常言遒得好:“有錢王八大三輩,銀子能使鬼推磨”,小二既得重賞,自然賣力,把這兩位所點的酒菜,催送得特別快捷。

但第一盤捧上來的“炒雙冬”,本來是道素菜,卻突然變成葷的。

由素變葷之故,是在白色的冬筍,和黑色的“冬菇”之間,有一支腳爪還在亂轉的金頭蒼繩!

小二放下盤兒,方才看見,不禁“哎呀”一聲,窘得滿臉通紅!

青袍道長毫不嗔怪地,笑了一笑道:“不要緊,小二命廚下炒一盤來,這盤拿去倒掉,但菜價不妨照算。”

小二“喏喏”連聲,立到廚房換了一盤端來,但等放在桌上後,盤中卻仍然添了和方才一樣的金頭厭物。

猴形老者方把雙眼一瞪,青袍道長卻搖手止住,向小二溫言笑道:“小二,再去換上一盤,不妨加個蓋子,這錠銀子,算是酬謝你來回跑腿之用。”

隨話聲,果然遞過一個小小的銀錁子。

店小二簡直窘得想哭,感激的更想流淚!

青袍道長等小二去後,向猴形老者低聲說道:“袁兄不要怪責店小二,是座中另有高人在開我們玩笑。”

袁姓老者聞言,立即閃動兩只火眼金睛,向四外打量。

這時,樓上上座達八成,卻不見有甚觸眼異樣人物?

袁姓老者從鼻中“哼”了一聲後,揚眉說道:‘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羅兄看出來了麽?”

青袍道長笑道:“對方是以‘無形罡-’,點落飛蠅,因未留意,來處難明,大概總是在臨街靠窗的那幾副座頭之上。”

袁姓老者聞言,目光遂向臨街靠窗的幾副座頭上巡視。

臨街靠窗一面共有五副座頭,如今均已坐滿酒客,但看去大都是些尋常商賈百姓,只有獨據西角一桌,背對袁姓老者等,頭戴巨大穰笠,除了身穿一件黃色長衫外,看不出面貌年齡之人,仿佛從背影中透出幾分神秘意味?

袁姓老者雙眉一挑壓低語音道:“西角上獨據一桌的黃衣人如何?”

羅姓道長笑道:“有可能,但卻拿不準,這是小事,袁兄不必……”

袁姓老者怒氣騰眉地,“哼”了一聲,接口道:“我不認為這是小事,對方若不認識我們,為何眩耀功力,開甚玩笑?若是認識我們,則敢在‘滄懼羽土’羅天行和‘七指大聖’袁五空面前賣弄之人必不簡單,我非掏出牛黃狗寶,看看他是個甚麽東西變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