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西山晴雪”,原是燕京八景之一。

其實,遊西山,四季鹹宜,風景各殊,春柳、夏花、秋楓、冬雪無一不可遊。

甚至,以今夜來說,西山的夜色,有月時的夜色,也應該列為燕京美景之一。

京畿之景色,形勢天然,在北京城內者,以三海為勝,在近郊之暢春、圓明、靜明、靜宜諸園為其骨幹。

這幾個地方集山、水、泉之精華,復經元、明、清三代之建設,其規模之宏偉、景色之明麗,天下各處,無與倫比。

圓明園在西直門外海甸,自遼聖祖開泰年間起,歷代皇帝多樂在燕北勝區,營建離宮,清初入關,為安撫人心,起初無意大興土木。

順治時,僅因明南海之子之舊,略事修葺。

自康熙二十三及二十八兩次南巡,憧憬於江南湖山之美、庭園之勝,因命在京師海甸西舟陵畔,明武清侯李偉的清華園故址,興建“暢春園”,以為避喧聽政之所。

後又改玉泉山之“澄心園”為“靜明園”,復建香山行宮為“靜宜園”,遂與“暢春園”

成鼎足之勢,已頗具規模,康熙四十八年又經改築,遂定名為“圓明園”。

到了雍正踐祚,復又擴建了“圓明園”。

“靜明園”,則在玉泉山,“玉泉垂虹”又是“燕京八景”之一。

離西直門約十六裏之多,離“萬壽山”僅數裏之遙,大道廣畝,一路阡陌,左山右水,風景之佳麗,皆匯萃於此。

玉泉山有如桂林之七星巖,拔地而起,周圍築有碧瓦紅垣,金章宗在此建有行宮,名曰“芙蓉殿”。

至明、清兩代陸續經營,至康熙十九年大加興建,原名“澄心園”,三十一年改稱“靜明園”,為內務府所管三山五園之一,列為內宮禁地。

從西郊而玉泉、萬壽、香山,再過“碧雲寺”,就是西山了。

西山,不是禁地,可是有一個地方等於是禁地,因為人不敢去,倒不是人跡難至,而是害怕不敢去。

這個地方,就在一處山坳,裏頭有一座大冢。

這地方不是皇家陵寢所在地,可是這座大冢之建築、經營,較諸皇家陵寢毫不遜色。

亂葬崗到處,一座巨冢有什麽好害怕的。

只因為這座巨冢鬧鬼,還不只一天了,也不只是傳說,有人親眼看見過,見過的人,害了大病,不信邪非去看個究竟的,去幾個幾個有去無回。

從沒有人報官,因為誰都知道,報官沒有用,誰都知道,這座巨冢裏,葬的是“福王府”

老郡主玉倫的獨生女德瑾格格。

這位格格當年是怎麽死的,民間傳說紛紜,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她不是善終。

不得善終,死為厲鬼,那是必然的。

所以,有鬼之說,是千真萬確的了。

就在今夜,這個有一彎鉤月的這時候,這座巨冢前突然飄來輕霧似的一條白影。

說是飄,毫不為過,因為白影是足不沾地,隨風飄行,而且極快,剛出現的時候,在山坳口,只一眨眼,便已到了巨冢前。

說他像輕霧,也不為過,因為從頭到腳,白影被裹在一團薄薄的白霧之中,因之,只看出他是個白影,其他的一概看不清楚。

白影停在了巨冢前,剛停下,身周的白霧消了,不,不是消散了,應該說被他的身軀吸收,進入他的身軀不見了。

看背影,那是個身材頎長、挺拔的白衣人,看前面,他赫然竟是不久前剛在“紫禁城”

內跟黃衣人見過面的那位,白衣人叫他德俊騏。

蒼白、陰森、冷肅的德俊騏站立在巨冢前,身周的白霧剛不見,巨冢前那座巨大墓碑,忽然緩慢橫移,使得巨冢上現出一個跟那座墓碑一般高矮、寬窄的黑忽忽洞穴。

洞穴雖然黑,但藉著徽弱月色,仍可看出,有道石階直通往下。

德俊琪就飄進了洞穴,往下去不見了。

那座墓碑,又緩慢移回來合上,沒有一點縫隙。

如果這時候跟著德俊騏走,眼前、身周,是伸手難見五指的黑暗,就不知道德俊騏他是怎麽走的。

也許是個有心人,留意腳下,那就會發現,石階是盤旋下降,整整一百級。

走完石階,是平坦的地面,像是一塊塊光滑的石頭鋪成的。

很靜,什麽聲音也聽不見。

跟著德俊騏往前走,又會發現,路不是直的,成弧狀,他繞著走。

約摸百步,他停下了,剛停下,眼前立即有了火光,光亮來自身旁,起先是一線,然後漸寬,到約莫一人寬窄,不動了。

既有光亮,任何人都看得見,立身處,是一條弧狀的通道,上下左右都是一塊塊光滑的石頭鋪砌的,映著光亮,明亮可以照人。

光亮,來自身旁石壁,石壁上有扇門戶,是一扇旋開的石門,光亮,柔和的光亮,就從石門後射進了通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