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大旗 後記

“白衣方振眉”裏有兩個故事:一是“長安一戰”,二是“落日大旗”(原名“鐵血大旗”)。這兩個故事,大抵都是一九七五年前後寫成的。那是我負笈到台灣的第一年,因為高信疆的推薦,“消遣”雜志的邱海嶽來邀稿,要我先寫一個中篇,便是“長安一戰”。後來大概是因為很受歡迎的原故,刊完之後,他要我多寫一篇。這次刊了沒幾期,雜志改由王健壯執編,後來就突然停刊了。當時我的經濟情況實在不算好,仿徨了一陣子,幸好“四大名捕”故事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反應熱烈,一九七五年前後,不但稿費“自動調整”,還有“佳視”編導來信,跟我洽談改編成武俠連續劇,不過當時我還是一個在台灣力拒“電視文化”的鋒將,對小說改編成電視劇一事不大熱衷,甚至連信都沒有回,武俠世界的鄭光先生還力主我把握良機,但我卻並不以為是的輕輕放過了,事後也不感到遺憾。完成了“落日大旗”之後,“白衣方振眉”暫告一段落,筆鋒一轉,致力寫“四大名捕”故事去了。

很多武俠小說都企圖塑造一些令讀者喜愛崇仰的俠客英雄,“白衣方振眉”開章明義,也不例外。這段時期,無論在人物塑造和文筆風格,都一定有受古龍和金庸的影響。不過,“長安一戰”裏強調的是民眾的力量,及肯定平凡人亦有不平凡的作為(像武功高絕的袁笑星就死於一莊稼漢子之手),“落日大旗”裏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無疑是在設想一場小型但凝縮的華夷之戰,先敗後勝,揚眉吐氣,這些意識心態,剛好跟我當時的處境吻合。那時候,我從大馬初到台灣,二水分流,合為激瀑。同時,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創辦神州詩社。

方振眉故事裏的幾個好朋友,如我是誰、沈太公、郭傲白,無論在性格寫照上,都映射著當時我身邊幾個好友的言行。無疑我對朋友兄弟十分“癡心”的,不料這成了我的大破綻、致命傷,在現實遭遇裏幾乎死無葬身之地;然而,我仍是喜歡朋友,未負初衷。一如“神州奇俠”故事裏,那幾個好朋友:鐵星月、邱南顧、大肚和尚、李黑、陳見鬼、秦瘋八、唐肥、林公子等,從不會出賣和冤誣他們的結義大哥蕭秋水,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呢?劉玉璞曾跟我說:照道理,我親身經歷過這許多次的生死存亡、成敗辱榮,會比很多人都更有可能寫出有血有淚的好作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