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百日生命(第4/5頁)

他反身疾行,還聽到桑書雲孤寂而溫暖的聲音,只有兩個字保重。

保重。

方歌吟年紀輕,雖得儒俠祝幽調教,但銳氣方盛、殺氣不少,自不重視佛家之一言。

而今他腦裏亂成一團:風聲、雪聲、金戈、鐵馬、喊殺、厲嘯……而他此刻寧見袈裟僧衣、佛號梵唱、木魚青燈,以及那寂寞恢宏的佛堂大殿的佛相莊嚴。

所以他不知不覺的,在風雨中,踴踴獨行,竟上了少室少林寺。

名震天下的武功發祥地,少林寺。

未到少林,卻先見寒梅。

那雨白通體的雨花,沾滿了枝極,卻在冰堅的雨中,綻開了鮮艷的花朵。

美麗、貞堅的花。

方歌吟看,梅花雖美,可是他的生命,已接近冰雨了。

他的生命也能不能做梅,在寒冰中開出了花?

方歌吟再擡頭,忽聞漫山寺鐘“空空”,蒼茫恢宏的少林寺,盡在眼前。

少林寺建築,看似沒有特殊設置,但氣勢恢宏,縱東一座小屋,西一間小所,但擺布起來,卻有一種莊穆敬誠,而且大度浩然。

靜靜風雨,少林寺。

方歌吟不知少林寺中,也有梅花可賞,而且清寧安靜,如詩如畫。

古寺鐘聲,那殘雨的天井,木桶、水勻、舊檻、飛檐,方歌吟不禁呆呆出神。

方歌吟雖未參佛,但心裏都是甯靜的神思,他坐下來,風雨在飄飛,他的心從紊亂中漸漸同到了寧靜,桑小娥纖弱的身影、桑書雲清逸的身形、嚴蒼茫狠辣的手段……一一都遺落在背後,反而浮現的是宋雪宜的淡薄世情,還有那一番淡定的話:“……這是我綜合各家之長,研得攻守快慢四式,這四招乃天下武學之精華,舍此莫屬……”人死之前會做什麽?

方歌吟本來也沒有想過。

但他現在卻很想學武;要精專天羽奇劍招法,也要博研天下各種武術,他眼前一一浮現宋雪宜授他的招法,他反而此平時更心無旁驚,更無雜念,因知時日無多,更加專心研練。

就像一個拔了牙的人,特別想吃東西;也像一個失去自由的人,特別懷念海潤天高的日子;更像一個受傷的人,特別眷戀自己健康時的身子。

因為時日無多,方歌吟更想練武。

他既沒有去追逐那始終未獲的名、或利,也沒有酗酒、痛哭,或像瘋子一般,拿刀殺宰個移本,他只是靜靜默坐,潛心練武。

少林寺外,有家小食肆,素酒素菜,偶也有山產如樟肉、鹿肉、山兔肉、山羊肉等,是供香客在少林飲食不價之用的。

方歌吟懷僅有的一點錢,在食肆充饑,在風雨中練武,伴他的只有幾樹梅花、兩棵蒼松、一株枯枝。

也不知過了多少天,他覺得自己的元氣愈來愈充沛,這其間又吸收了不少東西,到了這日,他便把宋雪宜臨別時交給他的那本舊帙,翻開來,第一頁:一個人,拿劍,當胸、平放。

旁書:天下最佳守招。然後是四個凝煉氣勢的隸書“海天一線”。

更小的字是對“海天一線”招法使用的注解。

方歌吟看得十分凝專,再翻過一頁,只見:一個人,發出一劍,劍勢有若飛龍。

旁書:天下最佳攻招。然後是四個龍飛鳳舞的草書:“玉石俱焚”。

方歌吟對照兩招來看,只見前招守勢沉穩,如海天連成一線,無瑕可襲,看得連氣息也為之屏神。後招如天外飛龍,一擊必殺,而且無論敵人如何閃、如何避、如何反擊,這一招都形同拼命,能先擊中對手。

方歌吟看得神采飛越,再看下去,只見第三頁:一個人,手部不見了。

旁書:天下最佳快招,旁有四個狂草的字:“閃電驚虹”。

這一招與上一招旁都有更小的字,以作注解。

方歌吟初看不覺如何,甚至覺得連招都不是,但仔細一想,再留意一看,才臉色大變,原來書中的人手和劍都不見了,並非不存在,而是快得連手和劍都不見了。

快,到了這種地步,又叫敵手如何能擋。

再下來的一頁就更有趣了:

一個人,一把劍,卻似重若萬鈞,但運用起來,又似舉重若輕。

旁書:天下最佳慢招。

方歌吟幾乎笑出聲來,再看下去,只見四個有力沈實的篆字寫:“老牛破車”四字。

方歌吟初看有趣,再看神色就大變。

這一招看來吃力、緩慢,但如此運氣,如此出招,反而使敵人如同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妙旨就在於把握一“慢”字,正是武學上最艱深之:以慢打快,以守為攻。

以靜制動,以退為進。

方歌吟看得心血賁動,恨不得精研一生,深究武學,再翻下去,卻是封底,沒有再一頁了。

這本“武學秘岌”就只有這四頁,也只有這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