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闖少林(第3/5頁)

他光一個合什,就在這時,一股狂風,就在他一橫一直的掌沿卷出。

方歌吟見對方欠身行禮,他正想把拳同禮,對方的內勁已然湧至。

方歌吟大喝一聲,右手接勁,左手摧發,那鐵吾大師的內勁,接到了他右掌中,變作左掌襲了出去,同撞鐵吾,鐵吾大驚,跳起避過,“蓬”一聲,掌風擊在寺門上,一爿寺門被震飛落在大風大雪之中。

鐵吾大師怒叱:“移花接玉神功!”

百數十年前江湖上會有個“移花宮”,其“移花接玉神功”類似慕容世家的“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無論對方發出怎麽樣的歷勁,他都能承接而且轉發出去,反擊對方。

鐵吾大師的人斜飄而起,但在半空之中,又是一合什,兩道刀鋒般的厲風,自兩掌沿卷出、匯集、力撞了出去,方歌吟忽然也一台什,兩掌沿也陡起急風,反撞同去。

原來鐵吾大師擅長的是“佛心功”,每一合什,心念意勁合一,內力宜發,方歌吟自宋雪宜處也學得此技,所以也在此時用了出來。

兩道內勁一撞,勝負立分。

方歌吟當不如鐵吾大師對“佛心功”運用精確自如,一撞之下,退了三步,由於他背向大殿,幾乎被下階的階石絆倒。

鐵吾大師則內力不如方歌吟,被震退三步,血氣翻騰,但他更驚怒的是,這青年居然也會使“佛心功”。

兩人雖是俱退三步,不過一個是拿手絕技,一個是依樣效法,居然拼個旗鼓相當,勝敗可知。

鐵吾大師忽然低頭又一個合什。

方歌吟嚇了一跳,忙拍出“大手穎”,以抵擋他的功力。

但就在鐵吾大師一低頭間,脖子上的念珠,突然都射了出去。

在武林中有種背弩,常在一低頭躬背時發出去,可謂防不勝防,但跟鐵吾大師頭上念珠的勁道,準確與數量一比,背弩簡直像小孩子的玩意。

方歌吟情知閃不開去,他一面疾退,一面拔劍。

念珠還是追上了他時,他的金虹劍已揚了開來。

“漫天風雪”是方歌吟較少用的劍招,一施展開來,如雪花千片,每一劍,刺中一顆念珠。

念珠都穿在方歌吟金虹劍上,“大手穎”也格住了“佛心功”,到了最後一顆念珠射來時,方歌吟猛一屈劍,“啪”地射打在念珠上。

那念珠“嘯”地一聲反射回去,比飛來的速度至少快了三倍。

鐵吾大師要避已遲,“嗤”地一聲,念珠打入他胸協,鐵吾正想發出第四次“佛心功”,但覺胸臆一麻,全身幾無法發力。

鐵吾斑得肋間疼痛異常,呻吟一聲,蹲了下去乃伸手一摸,竟一手是血。

他不禁駭然叫道:“血,血……”銅人和尚見了也駭道:“血,血……”銅鈴和尚卻大叫道:“不得了,鐵吾師兄受傷,有人闖少林……”只聽滿山寺中“空空”;撞鐘急鳴,人影飄忽,吆喝之聲不住傳來,雪地上已出現了十幾條移動快速的人影。

這些人經雪光一照,都是光頭和尚,身手快捷,顯然都是好手。

方歌吟正想分辨,鐘聲大作,喝聲大起,那容細說,方歌吟想往寺門前闖,只見門口掠入了一個灰衣僧人,凜然擋在門前,儼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慨。

方歌吟不敢硬闖,忙回頭向內殿奔去,只見寺內建築幢幢,飛檐層層,到處佛意深沉,香煙繚繞,轉得幾個轉,只見一處,只見幾間小庵,幾株小樹:但古意清涼,寒氣頓消,忽然前面碑牌處閃出一灰衣僧人,雙目炯炯,大步一攔,雙手在鼻梁上一合什,方歌吟正是驚弓之鳥,不由往後一跳,那僧人沉聲道:“貧道鐵樹,檀越私闖少林,又擅入此“初祖庵”,請檀越暫且留下,好向大師兄交代。”

方歌吟一聽“初祖庵”,若實吃了一驚。

初祖庵為李明仲所建,梁梁、鬥拱、石刻都極有價值,更重要的是,此處為通往“面壁石”之要道。

“面壁石”是達摩渡海東南來,登陸廣州,梁武帝曾迎至金陵,唯達摩釋佛教教義,以靜見性,不文字,為梁武帝所不能解,蘋身渡江,於嵩山創立少林寺,為禪宗之始。“面壁台”就是達摩在少林靜修九年,面壁時留痕於壁上,不但在歷史上大大有名,更是武林中傳說紛異少林武功絕學的發祥地之所在。

此處乃少林禁地,幾可與當今武林三大絕地:“七寒谷”、“忘憂林”與“素女峰”分庭抗禮。

方歌吟正想分辯,但聽鐵樹大師說要把自己提見鐵肩大師,如難幹休,當下返身想逃,忽然庵旁窄道,又閃出一黑袍僧人,精悍若豹,合什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方歌吟急道:“請大師網開一面。”

黑衣僧道:“前面乃少林塔林、碑林,貧僧守關於此;施主,前無去路,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