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壯志淩雲 棒驚名劍客妄言惹怒 劍刺大龍頭(第4/9頁)

畢擎天回身棒起,呼地一聲,抖起一個碗口大的棍花,將陽宗海的長劍格開,手起棒落,身形未換,就是一招“武松打虎”,劈肩掃胯,陽宗海笑道:“好快!”長劍一挑,劍光棒影之下,只見畢擎天蹌蹌踉踉地向前直撲幾步,這才收得住棒勢,而陽宗海也向後連退幾步,才穩得住身形。原來陽宗海想用陰柔的黏沾之勁,借他的陽剛之力,將他的棍棒扭過來,叫他重重地跌一跤,若然兩人所用的勁道相差無幾,或者畢擎天的勁力雖大,但卻不能使用巧勁,那就非大吃其虧不可,卻不料畢擎天天生神力,這一招“武松打虎”,有若金剛猛撲,勇不可當,陽宗海雖把他扯了過來,但自己亦禁不住這股神力,給他震退;而畢擎天見勢不好,在棒劍一觸之際,立即棍尖一彈,向左稍歪,用巧勁正止住了那前傾之勢,故此兩人雖各給對方帶動,但一個前撲,一個後退,又都不能趁敵人身形未穩之際,即施攻擊,故此這一招雖是險極,但卻未分出輸贏。

兩人一個盤旋,又是劍飛棒起,只見劍似遊龍,棍如飛鳳,殺得個難解難分。在場的各路英豪,看得驚心駭目,又都不禁暗暗驚奇:看這畢擎天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居然能與成名的大劍客賭勝爭鋒,走了五十來招,絲毫未顯敗象。

但聽得陽宗海一聲長嘯,劍法倏變,只見劍光繚繞,有如水銀瀉地,花雨繽紛,一口劍就如化了數十百口一般,在畢擎天的身前身後,身左身右,交叉穿插,畢擎天雖是棍重力沉,卻似是給他這路劍法所困,漸漸有點應付不暇,錢通海在場邊嘻嘻冷笑,把算盤珠子撥上撥下,自言自語道:“這利錢是付定了!”

畢願窮在場邊也嘻嘻冷笑,自言自語道:“這利錢是付定了,但卻不知是誰付呢?”錢通海怒目橫視,畢願窮笑道:“有錢的大爺,我可惹你不起!”抱頭一縮,擠入了人叢之中。

錢通海給他這麽打科插渾地攪了一陣,再看鬥場,只見形勢又變,陽宗海的劍勢雖然仍是淩厲之極,但那畢擎天也改了棒法,適才他出手全用陽剛之力,如今卻但見他舞動杆棒,旋轉繞身,好像全是防守,並無一招進攻,但在場的行家看來,他這柄杆棒盤旋起伏,作的都是柔勁的圓形或半圓形,竟把一條杆棒使得如同軟鞭一樣,這可是非同小可。武學有雲:“槍怕圓,鞭怕直。”槍杆是同一路數,即是說若有人能把槍杆運用得如同軟鞭一樣,成為圓形,那就非極度小心,謹慎將事來應付不可了。果然如此一來,陽宗海登時減少了囂張之勢,劍招漸趨緩慢,東一指西一劃地好像挽著千斤重物似的,白衣少年悄悄說道:“這位陽大總管居然運用起最上乘的內家勁力了,且看他如何破這路棒法。”

話聲未了,忽聽得哢嚓一聲,劍棒相交,火星亂發,畢擎天的棍棒脫手飛出,眾人嘩然大呼,但就在這一瞬之間,只見陽宗海也怔了一怔,凝立不動,竟不敢乘機攻襲,畢擎天身手何等快捷,也就在這一瞬之間,飛身一掠,便把棍棒抄在手中,就在半空中舞起一個鬥大的棍花,宛如巨鷹飛啄,呼地一棒當頭劈下。

原來若論本身的氣力,那是畢擎天大得多,但論到內功的修養,卻是陽宗海深厚,而且陽宗海比他經驗豐富,善能借力破力!適才那一招,他順著畢擎天的棒勢一截,用上了八九分氣力(高手比武,氣力不能使盡,否則敵人趁機反撲,便無法持續,用到八九分氣力,那已經是到了極限了。)本以為畢擎天的這條杆棒非折為兩段不可,哪知畢擎天的這條杆棒,乃是他父親遺給他的,世代相傳的寶物,這條杆棒名為“降龍棒”,是用南天山之上的降龍樹所造,堅逾金鐵,當年張丹楓和畢道凡比武,張丹楓所使的是一口寶劍,尚自不能削斷此棒(事見拙作《萍蹤俠影錄》),何況陽宗海所用的只是一把比普通的刀劍較為鋒利的兵刃,所以這一招,陽宗海雖然能用內力把杆棒震飛,但他的利劍亦給杆棒碰了一個缺口,畢擎天的氣力又大,兩刃一撞,棒既不斷,劍便回旋,陽宗海的虎口也給震得流血。這一招是畢擎天占了兵器的便宜,但他的杆棒脫手震飛,人所共見,陽宗海虎口流血,卻無人知道,所以說來還是他較吃虧,只是接著這一棒打下,立刻又使得滿場皆驚。

只見陽宗海長劍一挺,劍尖抵著棒端,畢擎天這淩空一擊,何等厲害,在半空中已挾著呼呼的風聲,眾人都以為這一次劍棒相交,必定比上一次還要激烈,哪知雙方的兵器一接,竟是寂然無聲,畢擎天的降龍棒就像黏在陽宗海的劍尖上似的,人也落不下來,只聽得陽宗海大喝一聲,跨前三步,長劍一甩,畢擎天連人帶棒,黏在他的長劍之上,身子懸空,竟似陀螺旋轉不停,在場群豪,莫名所以,無不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