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比翼離群傷客意十招克敵報親仇(第4/10頁)

可惜雙方功力懸殊,葛南威雖然是用重手法點著了他的穴道,但還是給令狐雍在片刻之間,便即運氣沖開。不過他還擊葛南威那招“橫掃六合”,卻也不能不因此而威力大減,葛南威兩招得手,迅即竄開,凝神待敵。

令狐雍大怒喝道:“好小子,你敢使詐,我不殺你,誓不為人!”

葛南威冷笑道:“我把玉簫給你,誰叫你沒有本領接下?你不服氣,盡管再來,反正十招未滿,還有兩招,看看你能奈得我何?哼,哼,要是你殺不了我,對不住,我可就要你割下腦袋了!”

令狐雍心中一凜,想道:“不錯,只剩下兩招,我可是不能急躁了。”當下連忙收斂怒火,默運玄功,鬥雞似的盯著葛南威,引勢待發。

葛南威比他更顯得氣定神閑,竟然拿起玉簫吹了起來。

令狐雍驀地喝道:“只這一招,便可殺你,何須兩招!”聲到人到,雙臂箕張,餓鷹撲兔般的向葛南威便撲過去,手腳起處,全帶勁風。

池梁叫道:“第九招!”聲音竟是微微顫抖了。原來這一招乃是令狐雍全力施為的一招,鷹爪功與大摔碑手的功夫合而為一。池梁雖然知道到了此時,葛南威已是較前有利,但看見令狐雍的攻勢如此兇猛,心中實是不能不為葛南威暗暗擔憂,擔心葛南威最後的一招絕招,不知是否能夠奏效?

令狐雍一撲過去,只覺一股熱風撲面,火辣辣的竟然感到有點作痛。令狐雍側轉身形,哼了一聲喝道:“你這小子搗什麽鬼,搗鬼我也不怕!”

原來暖玉簫乃是一件武林異寶,從簫中吹出來的罡氣,便可傷人。令狐雍的內功遠遠在葛南威之上,雖然不致受傷,但也不禁為之一窒。

葛南威朗聲吟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棱中!”口裏吟詩,手中的玉簫當作劍使,已是如箭射出,使出了最後一招殺手絕招。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棱中。”這是唐代詩人盧綸寫的四首《塞下曲》中的一首,寫的是漢代名將李廣射石的故事。李廣晚間出巡,在月黑風高的樹林裏誤石為虎,一箭射去,結果把箭深深的插入石頭裏。短短的四句五言詩,把李廣的善射、勇敢和他過人的膂力都濃烈地浮現讀者面前,堪稱千古絕唱。

不過葛南威朗吟此詩,卻是因為這四句詩,詩中的意境,正好和他所使的三招絕招相符。口裏吟詩,手中出招,意境相通,加強了絕招的威力。

第一句“林暗草驚風”,使的招數是“撥草尋蛇”。用於“驚神筆法”,則是以玉簫代替判官筆,探穴尖、找穴道。

第二句“將軍夜引弓”,使的招數是“彎弓射虎”。玉簫左右開弓。這兩招他剛才使出,一氣呵成,“彎弓射虎”雖然未能戳穿敵人的琵琶骨,但“林暗草驚風”,探穴不差毫黍,順手跟著的一戳,卻也點著了令狐雍的肩井穴。

他此際唱出的第三句和第四句“平明尋白羽,沒入石棱中”,卻是兩句詩合起來,表示他這最後一招的威力的。

他這最後一招,命名就是“李廣射石”,也正是三絕招中的畫龍點晴之作!

只聽得“噗”的一聲,玉簫如箭,插進令狐雍肩頭,把他左肩的琵琶骨插斷了。

令狐雍厲聲大吼,聲若狼嗥,雙掌齊推。葛南威跌出了三丈開外。

池梁連忙把他扶起,只見他面如金紙,“哇”的又是吐出了一大口鮮血。

結果是兩敗俱傷,葛南威傷得比對方還重。

但這樣的結果,已是好得出乎池梁與葛南威的意料之外。要知令狐雍的武功本來就比葛南威高出許多,假如他不是先給點中了穴道,又被暖玉簫吹出來的罡氣窒了一窒,這最後一招,葛南威即使能夠傷他,只怕也要給他的掌力震得立即身亡。

如今雖然是兩敗俱傷,但所限的十招卻是用盡了。

令狐雍斷了左肩的琵琶骨,厲聲怒吼,狀若狼嗥,喝道:“好小子,我與你拼了!”撲上前去,猛地又是一掌。

他斷了左肩的琵琶骨,左臂已是不能發力,全身的氣力都運到右臂上來。這一掌可說是他平生功力之所聚,比剛才雙掌齊出,還要強勁幾分,委實是非同小可!

但這招已經是第十一招了!

說時遲,那時快,池梁早已把葛南威扶了起來,用自己的身體掩護著他,揮袖拂出,喝道:“十招已滿,你要再打,只有我來奉陪你了!”

距離五步之外,兩股剛猛的力道碰在一起,發出郁雷也似的聲響。池梁拖著葛南威踉踉蹌蹌的接連退出了六七步,方始穩得住身形。他的功力本來比令狐雍略勝一籌的,想不到令狐雍最後的一擊威力竟是如此之大,心中也不禁駭然。

令狐雍倒是站在原地不動,但不過片刻,卻見他身形晃了兩晃,隨即哇的一口鮮血噴了出來。他的功力本來不及池梁,何況是在受傷之後,硬拼的結果,當然只有傷上加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