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我行即道,我身即法(第4/7頁)

雙方交戰年深日久,很多家眷都隨軍出征,就安置在軍營附近,倒也一直相安無事。

只是凡事就怕例外。

有一次明朝一位先鋒將領誤判地點,不小心造成交趾國戰士家眷的死傷,當時交趾國大將軍羅天縱的親人也不幸在那次的意外之中被殺,羅天縱一怒之下,率領大軍攻打明朝家眷的住處,誓要殺死大明主帥史豐洲的家人,為他的親人復仇。

當時在戰亂之中,史豐洲的夫人產下了一對雙胞胎。這對雙胞兄弟剛剛出世,羅天縱的大軍便已殺到,史家人在慌亂之中,只能救走其中一名嬰兒,而另一名嬰兒,則被羅天縱所得。

羅天縱得知這名嬰兒是史豐洲的骨肉之後,原本想一刀砍死這名嬰兒來替他的家人報仇。但是後來,他想到了一個更狠毒的方式來報復史豐洲,那就是將這名嬰兒撫養成人,並將他培養成交趾的大將,最後派他出征,讓這個孩子親手殺掉他的親生父親!

這做法不可謂不毒,和邀月培養花無缺讓他和小魚兒手足相殘是一個道理,卻遠比那更加殘酷。

因為那只是情仇,而這卻已經是國仇和家恨。

尤其是對那個孩子來說,這完全是不能承受之重。

羅天縱是交趾國的大將軍,他從來都是一個行動派,只是他既然率軍襲擊了史豐洲的家人,史豐洲當然也不會善罷甘休。

兩國本就是世仇,而現如今他們彼此都已經染上了對方家人的鮮血,更是沒有絲毫的緩和余地。

在羅天縱想要返回交趾的過程當中,遇上了史豐洲,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兩方激戰之下,終究是史豐洲技高一籌,重創了羅天縱。

只是羅天縱卻並沒有死,他拼盡全力突出重圍,將這個孩子送回了交趾國內,而後才精力耗盡而亡,臨死前都沒有機會說出這個孩子的真實身份。

羅天縱在交趾本就算是戰神一般的人物,他用性命保護這個孩子,自然也讓交趾人認為這就是他的骨肉,所以交趾人民對這個孩子關愛有加。

在交趾國人的照顧下,這個孩子從小就展現了十分出色的天賦,他十分崇拜自己的父親,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不讓自己有愧戰神之子之名。

他做到了,他被所有的交趾國人視為未來的希望,交趾國的下一個戰神。

這個人曾經叫做羅碧,他比起同齡時期的羅天縱更為出色,所有他背負的責任和期望也遠比當初的羅天縱要更多。

而首當其沖的,便是要殺掉史豐洲,殺掉這個殺父仇人,大明戰神一般的人物。

這是羅碧從小就立下的誓言,他曾經發誓,這一生拼盡全力都要做到這一切。

然後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在他第一次隨羅天縱當年的副將出征後,他在戰場上如願見到了史豐洲,卻也見到了史豐洲的後代——史艷文。

讓羅碧不能接受的是,史艷文的長相,和他一模一樣。

羅碧從小就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他雖然年輕,但是絕對不缺少智慧。

那一戰,他因為發現了這個事情,導致心神恍惚,被大明將士的流矢射傷。

而在之後,羅碧才從副將的口中得知了當年的一切。

這種打擊對於羅碧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只是讓他最為痛苦的是,他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幫助他的人。

甚至他都找不到一個可以發泄的人。

羅天縱已經死了,交趾國人民對他的情誼卻是貨真價實的,羅碧不忍背棄。

可是讓他去殺掉他的親生父親,尤其是在他親生父親並沒有犯下錯誤的情況下,他又怎麽能下的去手。

下不了殺手,卻也認不了親人。

因為他做不到接受一個自他有記憶以來就認定的殺父仇人做自己的父親,更無法背棄撫養他長大的交趾國人民。

所以他似乎只能怨恨。

恨天不公,恨地不平,恨當初為什麽被抱走的那個孩子為什麽不是史艷文。

史艷文對於羅碧來說,似乎是唯一一個可以發泄的人,也是他唯一一個有理由報復的人。

雖然這個理由在很多人看來十分的扯淡,可是這對於羅碧來說,卻已經足夠。

副將在告訴羅碧真相之後,便殺盡了所有知道這一切的人,隨即自殺,因為他明白,羅碧身上背負的是全交趾國人的希望,這個秘密足以讓交趾亡國,所以必須不能外泄。

副將認為將所有的知情人都殺掉,就可以讓羅碧毫無心理負擔的繼續成為交趾國人的驕傲,擔負起交趾的未來,可是他卻忽視了羅碧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羅碧背負著兩國的仇恨,背負著不能告人的秘密苟活於人世,他甚至開始厭惡自己。

從那之後,羅碧不想看見自己的這張臉,也不想被人看到自己的這張臉,所以他戴上了冰冷的面具,永遠的躲入了黑暗當中,他也不再使用羅碧這個名字,取而代之,便是藏鏡人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