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大會

到得端午時節,明教各地教眾紛紛到達,在一個被厚土旗臨時開辟的大大的廣場之上一一參拜光明教主,接受教主訓導。

廣場之上燃起熊熊聖火,各地分舵首領人物端坐於地,聆聽教主聖誨。

楊逍重新宣讀了明教的新教規:禁止濫殺無辜,禁止奸淫擄掠,不得強人錢財,不得欺擾百姓……等等一系列規矩,這都是楊易將後世赤軍的紀律操守稍作改編,化用而來,要求之嚴格,懲罰之嚴重,直追先秦。好在明教教規本來就是嚴格,只是如今教眾散亂,方才有行事不檢點的教徒。

如今律典雖然嚴格,但較之於明教教規倒也相差不大,底下教眾倒也不難接受。更何況楊易又廢除了不得飲酒吃肉的禁令,這對他們可說是不勝之喜,俱都沒有異議。

到了中午時分,總壇執事拿出煮好的粽子交由眾人分食,楊易帶領大家來到附近的大河河邊,大聲道:“昔日屈原跳江,乃是愛國之舉,才使得千百年來,我中華子民包粽投河而念,先人有此愛國之心,我等後輩又豈能辱沒先人?如今山河凋零,草木蒙羞,我中原大地淪陷日久,蒙元殘暴,視我等漢民如同豬狗!更兼天災人禍不斷,導致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我明教憐我世人,怎能無動於衷?此時正是舉事抗元的最佳時期,我等誓要驅除韃虜,還我山河,使我聖教聖火,照耀九州,遍布天下!”

眾教徒聽了之後,心中一陣火熱,齊聲喊道:“驅除韃虜,還我山河!”“驅除韃虜,還我山河!”

……

一連喊了好多遍,方才停歇。

楊易將手中第一個粽子投進河中,對眾人道:“糧食不易,這粽子由我代替大家投進河裏便是,諸位手中的粽子還是自己吃了為好。”

眾人都是大笑。

此時明教勢力大漲,眾教徒中,朱元璋、劉福通、韓山童等人已經有了不小的名聲,聚眾抗元,頗有聲望。

楊易吩咐眾人商量好舉事之機,同時起事,趁如今蒙元大都朝綱不穩,汝陽王被囚教內之時,務須使蒙元自顧不暇,耗其兵力,磨其精神,讓其疲於奔命,首尾不得相顧。

朱元璋最有計謀,也富有遠見,向光明聖教主請示道:“教主,我等舉事之際,不知還要喊出什麽口號來,方才合適?”

楊易想了想道:“除了驅除韃虜,還我中華之外,再加上‘均田地,少賦稅’六個字罷!”

朱元璋連連叩謝,躬身退下。

又有教眾請示問道:“教主,我等起事,總得有一個章程,還請教主賜下!”

楊易笑道:“如今教眾根基雖穩,但韃子兵多將廣,人強馬壯,仍需小心謹慎。我等須得廣積糧,高築墻,緩稱王,方才是正理。待到時機已至,不妨再做打算!”

眾人心悅誠服,齊齊贊道:“聖教主英明!”

參加大會之人都是一方首領,胸中自有謀略,來之前早就聽聞教主大發神威,單槍匹馬殺的韃子聞之失聲,一路直行,天下無人膽敢相阻。後又聽他率眾大鬧京都,將汝陽王也給劫掠而來,都是暗暗心驚,再不敢有半點不敬之心,此刻見到教主本人,見他英風銳氣,智珠在握,雖然年紀尚輕,但自有一股氣度,一眼掃來,似乎能將人心看透一般,都是心中敬畏非常。

眾人一直商討了一天,方才將大致方略商討完畢,至於細節方面,就要看情勢而稍作調整,到時候還得相鄰分舵互相支援,隨機應變,倒是不急在一時。

大會直到次日清晨方才結束,眾人商議已定,想到此次大會之後,大家各奔東西,抗元禦敵,征戰沙場,現場也不知能有幾人幸存此身,雖然心中無懼,但也各自傷感。

此時大火熊熊燃燒,映的四野通明,有教徒盤坐於地,口中唱起聖歌:“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此情此景,極是染人,更多教眾坐地而唱,那句“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詞句不斷響起,歌聲之中,眾教徒白衣而起,一一走到聖教主身前,躬身下拜,楊易身前已經擺滿了酒碗,每一個教徒到他身前拜別之際,楊易便向他敬酒一碗,以作壯行。

辭別之人將一碗酒水喝幹之後,轉身昂首而立,大踏步前行,再不回頭。

上百教內首領,每一個人前來辭別,楊易都是與他共飲一碗,待到教眾們走了幾十個人時,楊易身遭已經霧氣彌漫,酒氣升騰,周身裹於酒霧之中,他喝酒太多,此時酒液已經悉數從毛孔中排出,方才有此異象。

教內門徒見到此種景象,對教主更是敬畏。

教眾們越走越少,而楊易身邊的酒壇卻是越堆越多,等到眾人悉數離開之後,楊易身邊的酒壇已經堆成小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