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君臣定計(上)(第2/3頁)

“二籠麽,就從那些士子中挑選一些有才名的,卻又肯聽朝廷令諭的,讓他們整理有史以來的所有典籍,命名為《永樂大典》,什麽經史子集,都由他們篩選收入。這可是可以名傳千古的好勾當,還怕這些書生不聽話麽?整理前朝所有典籍的事情,沒有十幾年的功夫,可由不得他們能完成。”

“嘿,天下士子就都看著這大典的進度呢,這就是以聲名引誘之,不怕那些文人士子不入彀。只要他們聽了陛下的征召,開始整編這典籍了,還有他們發文章抨擊陛下的時間麽?陛下還可以賞他們幾個小小的官兒,嘿!”

院子裏面的人都露出了會意的神色,這讀書人,除了真正的大聖大賢,有幾個不渴望功名俸祿的?這整理前朝所有典籍,可是足以流芳百世的事情,不怕沒有人不爭搶著來辦,這起碼就可以讓數百名最有名的文士老老實實的充當朱棣的看門狗,他們還有時間罵朱棣麽?加上幾個無關緊要的官職作為誘餌,不怕他們不乖乖的聽話啊。

“三惑麽,就是徹底的用功名富貴亂了天下士子的心。如今的士子,一個個飽讀經書,自以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都是一群不安分的,喜歡對著天下事情指手畫腳的家夥。呵呵,他們不安分,那陛下就讓他們安分吧。這科舉之事,陛下幹脆徹底的改過來,什麽六藝之類的一律罷考,專門考按照陛下制定的規則所要求的文章,只要文章寫得好的,就授予他功名富貴。”

“陛下還可以規定考試的經書的範圍,如此一來,那些文人士子,就只能按照陛下的意思讀書了,他們會老老實實的看一些忠君報國的典籍,哪裏會看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等過得幾年,天下士子看到按照這樣的法門可以輕松的當官兒了,誰還去寒窗十年,讀那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啊?書讀得少了,自然腦袋裏面花心思也少了,害怕他們胡說八道麽?”

厲風後心一片冷汗,他有點敬仰的看著僧道衍,心裏倒是對他有了些許的崇拜之情。這法子惡毒啊,先殺一批,嚇唬這些文人士子不敢亂說話;然後用現實的利益收買一批,再來一個工作量極大的美名千古的大工程消耗一部分士子精英的精力;最後再用科舉制度瓦解士子們的抵抗心理,逼得他們必須按照朝廷所劃分的方向走,十幾年後,天下文人士子都只會一心死讀書去考功名了,哪裏還有傑出的人才出來呢?

那時候考的可就不是你的才學、道德如何了,就是考的你的文章做得好不好,是否合乎帝王的心意,輕輕的一刀,卻斬殺盡了天下士子的血氣,這一套三連招,果然是歹毒、犀利到了極點。恐怕天下士子都被閹割之後,還要感激朱棣的大恩大德呢。

張玉、跦能等人面露喜色,朱元璋所在之時,文武傾軋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局面,如果日後的文官都是無能之輩的話,他們武將可都要出頭了。小貓一臉的不為所動,似乎他根本就沒有聽懂僧道衍的話,正和水元子在那裏擠眉弄眼的做鬼臉呢。

朱僖鼓掌贊嘆到:“大師果然是好計策,好計謀,如許計算,三五年之間,天下民心可就徹底的歸順了。省得……”剩下的話,朱僖看了朱棣一眼,不敢說下去了。他總不能說,現在天下百姓,對於朱棣的‘纂位’,很是心有不滿吧?

朱棣背著手,閉著眼睛沉默了良久,這才突然睜眼問到:“如許一來,天下文人都成了一個模子裏面印出來的模樣,他們還能協助朕治理天下麽?而且,那編撰所有典籍的大事,耗費多少,卻是否值得呢?”

僧道衍微笑著上前了三步,朝著朱棣施禮到:“陛下以為,現在天下的官員,卻不是同一個模子裏面倒出來的一樣麽?陛下,實際而言,他們治理天下的時候,可有用上經書上的東西?讀書,不過是開他們的智化,日後他們出任地方官,只要不是傻到了極點,他們能夠公正執法,這天下自然就得大治了。”

“至於編撰大典的事情,陛下,文治武功,您的武功天下僅有,莫非陛下不想留下一些……”

朱棣猛的鼓掌三聲,滿臉笑容的說到:“道衍果然是知曉朕的心意,罷了,就依照此辦理吧。僖兒,明日你就召集相關各部官員,把這一套措施實行下去。厲風,你給朕盯緊了,日後三月之中,凡是敢出口指責朕纂位逆反之人,嘿,三月之後,朕抄了他們的家,滅了他們的門,看這些人還敢指責朕否?莫非,他們真的以為朕不能治理好天下麽?朕就非要給他們看看。”

頓了頓,朱棣有點遲疑的命令到:“這文章之事,就說到這裏。但是朕心頭還有一件大事,不知道諸位卿家可否為朕分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