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博學落眼收偽器 廣聞不識撞真仙(第3/3頁)

這天梅溪一進藥劑實驗室,就看見曲教授在那裏擺弄一只不到一尺高、略有殘破的三足赤銅小鼎,他很好奇的問:“這是什麽東西?老爺子現在也搞收藏了嗎?小心別讓人蒙了!”

曲教授只顧看鼎,頭也不擡的答道:“蒙不了我,別的我不清楚,這玩意我可是內行!梅溪,我考考你——你能認出這是什麽東西嗎?”

梅溪:“這是一個赤銅鼎,應該是真的古董,看上去有年頭了。”

曲教授呵呵直樂:“你小子還不知道吧?這不是普通的鼎,是古時煉丹人所用的丹鼎,真正的丹鼎!一般人不可能認識,就連玩古董的也未必清楚……你再仔細看看,猜猜這是什麽年代的東西?”

梅溪聞言也湊過去仔細端詳:“老爺子,恭喜你了,這回沒上當,真是古物……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是明代中期的東西,至於丹鼎我就不認識了,您老的話肯定比我有權威……咦,為什麽要做舊呢?做舊手法很高明,打眼一看年頭好像更久,有點奇怪。”

梅溪不是考古學家也不是收藏家,不過有些東西他還是能看出門道的,明清兩代的銅香爐他從小見過不少,大多殘缺不全是作偽時參考的模器,從材質到形制他都很熟悉,各種做舊手法也都見過。別忘了他四姑家是幹什麽的?就是專門幹仿造古董的!現在他們家的主業是仿制古瓷,有一段時間也仿制過古銅,會做假的人也善於辨真。

曲教授聽見他的話眉頭卻皺了起來,很緊張的追問道:“你會鑒定古董?不會看錯吧,這東西真是明代的?不是唐代的?”

梅溪:“不敢說會鑒定古董,但是明清兩代的銅器還是有把握的,有時候鑒定就是一掃眼的活。唐代的赤銅器很少,這件東西形制和紋飾也不對,可以肯定是明代的,只可惜有點裂紋算殘器,按照現在的行價也能值個幾萬塊錢……怎麽,有人告訴你這是唐代的東西?”

曲教授將信將疑:“鼎的底部有銘文,你看一眼,認識小篆不?”

梅溪小心的將鼎翻了過來,三足中間的鼎底沒有花紋,刻著幾行銘文:“永徽五年孫隱巖得伏火法鑄赤金鼎銘之”(銘文沒有標點)。這些字梅溪勉強能認出來,一邊看一邊讀,讀完了擡頭問道:“曲老,這是怎麽回事?我不太明白這幾行字在說什麽?”

曲正波:“連你也不清楚,所以我才沒懷疑,我想一般的古董販子不可能這麽內行,了解這麽偏門的考證。這幾句話是在說藥王爺孫思邈的事情,說明這個鼎就是當年孫思邈煉丹所用的丹鼎。這個故事知道的人不多……”

據曲正波早年查證,歷史上有據可考第一次留下火藥配方的文獻記錄,就是孫思邈所著《丹經》中描述的“伏火法”,配方是硝石、硫磺、皂莢三味,後世的黑火藥則是用更易制取的木炭粉取代了幹皂莢粉。孫思邈為什麽會創制“伏火法”?因為他在煉制一些特別的丹藥時,需要一般燃燒方法達不到的高溫與壓力。

相傳孫思邈於湖南瀏陽城東孫隱巖立鼎煉丹,創制了“伏火法”,最早的火藥就誕生於湖南瀏陽,到現在瀏陽的煙火仍很有名,有一家上市公司就叫瀏陽花炮。孫思邈的《丹經》成書於唐高宗永徽六年,也就是公元655年,而這本著作就是在他在瀏陽煉丹時期寫的。

丹鼎上的銘文印證了孫思邈留下火藥配方的記載,又和孫思邈在永徽年間於孫隱巖煉丹藥的史實相合,在曲教授看來刻意做偽的可能性非常低。丹鼎這種東西不是一般人能認識的,就算是搞古董的也未必明白,而這段銘文的來歷就更非一般人能看懂了。所以張小寧把丹鼎拿來的時候,曲正波一見之下是欣喜不已,沒有太懷疑。

聽了這些梅溪也覺得蹊蹺,這丹鼎顯然是針對曲教授的愛好刻意偽造,該怎麽把話說清楚呢?想到這裏他問道:“這些典故您老知道,別人未必不知道,但這只鼎恰恰送到你這個‘識貨人’的手裏,也有點太巧了!再仔細想想,這些典故您還對什麽人說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