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有神龍騰雲變 一逢春滿到人間

澤仁沉吟道:“明知是他,但十六年前他已封印神識忘卻修行事,自甘為凡人行走紅塵,這枚靈丹不好送上啊。”

守正微笑道:“其人之玄通非能測,他若來取,就讓他取,他若不來,就待他取,你自守好歷代祖師之托即可。”

守正與澤仁在祭風台前對話的同時,昭亭山腰的翠亭庵旁,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孩子遊玩路過,正在庵堂前駐足,給兒子講述這一座廟的歷史。她叫柳菲兒,是蕪城中學高中語文老師,兒子隨母姓叫柳言成,今年十一歲,長得非常乖巧可愛。

這座翠亭庵,原先是蕪城市區中的一座送子觀音庵,前幾年由於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蕪城市將觀音庵所在的狀元路改造為文化一條街,擴建後的大街恰好穿過寺廟原址,於是那座庵堂被拆了。

提起那座送子觀音庵,蕪城的老人們沒有不知道的,它的歷史已經有很多、很多、很多年了,歷盡風雨滄桑已重建了很多次。在近幾十年遭遇的兩次“劫數”,人們還記得很清楚。

一次是在文革後期破四舊運動中,廟裏的菩薩被搬走了,庵堂改造成了一家幼兒園。大約過了十年,隨著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八十年代中期幼兒園又變成了觀音庵,重塑了菩薩。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二十一世紀,因為經濟的發展推動城市改造,這座觀音庵最終被拆除,從蕪城市區消失。

圍繞著這座小廟的去留,當時還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佛家協會和史志辦的工作人員都指出,這座小廟看上去不起眼,它在蕪城的歷史地位卻很重要,記載可以追述到唐代初年。

據說唐初之時,蕪州百姓見到觀音菩薩在昭亭山中顯靈,當地世家之主柳伯舒就在菩薩顯靈的山腰捐造了這座廟。到了高宗年間,山中又有綠雪仙人顯靈,一夜之間這座廟憑空出現在蕪州城中,以便四方百姓供奉。

這些當然都是神話傳說,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但蕪州地方史志中有明確地記載,據說當時掌權的武則天聽聞此事,下詔冊封綠雪為山神,並懿旨敕令蕪州府建造佛門九林禪院。

傳說不僅有文字記載,也有古跡實證。在昭亭山腳的野桃林中,有一座山神祠,原已廢棄破敗,裏面有一尊彩繪塑像,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昭亭山神綠雪之位”。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它又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經考古學家鑒定是珍貴的唐代文物。

後來當地政府和旅遊部門修茸了山神祠大殿,又新建了三重院落、東西配殿,將神祠後面山壁上的雪溪泉眼也圍到院中,成了旅遊局下轄的一個風景名勝點。現在的野桃林叫神樹林,雪溪泉叫神水泉,請名家題字刻石立於當地。

有關的古跡不止這一處,蕪城市西北郊的舊城區中還有一座九林禪院,寺名就是武則天鳳筆親題。門前一株龍柏據說是唐代國師善無畏親手所植,考其樹齡也確實接近一千三百年。

根據史志傳說以及古跡考證,蕪城市文化部門最終決定“還原”千年之前的歷史原貌,在昭亭山腰的一處相對開闊的緩坡上重建翠亭庵。便是柳菲兒與柳言成母子現在看見的這座庵堂。

觀音庵的城中拆除與山中重建,都是已退休的蕪城前任市長風懷遠任內發生的事。

據說當年風懷遠聽了文化部門的意見,也曾想保留城中的觀音庵,但看了新城區規劃圖,文化一條街的建設倒是其次,還牽涉到交通改造與道路拓寬、城區下水道及管網的鋪設規劃,他的意見也是拆除,同時建議按歷史傳說在昭亭山重建。

“現代城市建設,以人為本,就請菩薩上山吧!按古代傳說,觀音菩薩是重歸故地,談今天的事情,也能給昭亭山風景區做點貢獻。”——這是風懷遠在討論會上,說的一句半開玩笑的話。

這座觀音庵歷史雖悠久,但其建築是近代重修的,沒有什麽文物價值,就拆除了,然後在昭亭山中重修,名稱也從“送子觀音庵”恢復為史志記載的“翠亭庵”。

寺廟選址是非常有講究的,就算不公開宣傳,暗中也要考察風水。蕪城最大的實業家、榮道集團的董事長張榮道,是新建翠亭庵最大的捐資人,當時也是他負責選址。張榮道對翠亭庵“點壇基”沒有十足的把握,請了一個叫風君子的人來看,最終確定了正殿法壇的位置。

一千三百多年前,小仙童清風施法移庵出山,蕪州百姓以為神跡。

一千三百多年後,翠亭庵又回到了原處,這回沒用什麽移轉空間的大神通,就是一紙文件。

千年之前的傳說看似遙不可及,但與當代人卻有著千絲萬縷、無形中割不斷的聯系。蕪城中學的語文老師柳菲兒,就是唐初建造翠亭庵的柳家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