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曲 第六集 己 虎落平沙 第一章 神曲(第2/5頁)

他的腦子裏越想越亂,怎麽也理不出一個頭緒,索性不再想它,將畫卷翻轉過來,看那琴譜。

丁原這才注意到琴譜中洋洋灑灑夾雜著三千多字,瑯瑯上口便如歌謠一般。

在起首一行他當日已經看過,寫的是:“琴道浩渺,鐘天地之音;世事多乖,忘紅塵之苦。朝如青絲,暮成白雪;白雲蒼狗,桑田渺然。惟以琴音,渡我心魔;九轉銅爐之妙,百年以悟天心。余於夜月無寐,念情濃生苦,參樂理天道,乃創此曲與宣妹共賞。”落款之處正是羽翼濃。

接著往下一段起頭寫著“天殤”二字,後面一百多字皆是介紹此琴來歷與諸般妙用,諸如“歸元”、“吞虛”、“起劍”、“吐芒”、“化雷”、“馭風”、“破罡”、“築壁”、“壘土”、“銷金”、“沉水”、“浮木”、“幻火”、“懾魂”、“喚魄”、“抱殘”、“地慟”、“天殤”,前前後後竟記載了一十八項妙用,看得丁原眼花撩亂,目不暇給。

他輕輕吐了口氣,心道:“沒想到這天殤琴真有這麽多妙用,看來這琴後所錄的並非全是琴譜。說不定在這琴音當中,已經暗含了各種施展天殤琴妙用的心法。”

他的猜想果然不錯,當年羽翼濃心血來潮譜下天魔神曲,正是要把天殤琴十八種心法盡數融入,更是把駕馭這十八種心法的“大日天魔真氣”暗藏其中,故若能修得天魔神曲,不啻同時修煉成魔教經典絕學“大日天魔真氣”。

那天魔神曲共分一十八段,起首一段便是“歸元篇”,雖然無甚實戰作用,卻是築基洗髓,如同萬丈華廈的地基,其後方能循序漸進,端的半步也不能踏錯。

尋常人倘若從“歸元篇”練起,等閑也需三年時間,但如丁原這般已有通幽根基者而言,卻可水到渠成。

然而這恰恰是最兇險的陷阱!蓋因丁原以往所修煉的翠微九歌乃玄門正宗心法,與那大日天魔真氣一正一邪水火不容,初煉時尚不覺得,一旦大日天魔真氣成了氣候,勢必要喧賓奪主,反噬其身。

屆時,修煉者體內一正一邪兩種真氣,必當針鋒相對彼此抗衡,輕則走火入魔、修為盡廢;重則魂歸黃泉、萬劫不復,也正源於此,古往今來,縱是天縱奇才,也從來無人能修得正魔合流,除非是參悟千古奇書《天道》,否則只是死路一條。

這些道理丁原也是懂得,但他哪裏曉得天魔神曲中已然暗藏了大日天魔真氣的修煉之法,只因一時見獵心喜,從此便踏上了正魔合流的不歸之路!

他先通讀了一遍首段,心中已領悟到琴譜與心法果真是相得益彰,倘若只懂心法而不通琴理,便無從駕馭天殤琴發出妙用;而不懂心法,至多也不過是在琴上奏出一曲仙樂而已,天殤琴的威力更無從談起。

也虧羽翼濃不愧是絕世奇才,竟然想到把大日天魔真氣化繁為簡,蘊藏於琴曲之間。每一段琴譜與心法俱是循序漸進,深入淺出,故此丁原潛心研讀之下,要想領悟也不算難。

丁原在翠霞山時雖對音律無甚涉獵,但幼年時曾有機遇。當時在他們小村裏,有一鰥寡獨居的老秀才,是個十足琴癡,白日裏開館授課之余,就好寄情琴音,晚飯後在門口大槐樹下,搖頭晃腦奏上一曲古樂,當真是“共琴為老伴,與月有秋期”。

丁原也是年幼頑皮,每逢老秀才晚上彈琴時,便爬到那大樹上,偷偷向下扔石子,戲弄人家。老秀才雖是氣惱,奈何老胳膊老腿也拿丁原沒有辦法,只吹胡子瞪眼長嘆一聲“孺子不可教”。

越是如此,丁原就是越喜歡捉弄他,久而久之,這一老一幼竟也廝混熟了。老秀才膝下無子,對丁原甚是喜愛,也不以幾顆石子為忤,後來索性將他“請”下樹來,手把手教授丁原音律琴曲,以解老來寂寞。

丁原那時也只當好玩,有的沒的地跟著老秀才學琴,三兩年下來,居然也能把一首“平沙落雁”奏的似模似樣。可惜丁原九歲多的時候老秀才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丁原為此還傷心了好多日子。

不過老秀才永遠也想不到,他當日傳授給丁原的琴技,若幹年後,卻並未奏出高山流水、瀟湘水雲之曲。

有了幼年基礎,再加上天魔琴譜本身並不晦澀,只是難在如何與心法天衣無縫的融合,發揮最大之威力,故而丁原一瞥之下,也能知曉大概。他頓時心癢難熬,取下天殤琴置於雙腿間,抱元守一,照著“歸元篇”的心法驅動真氣聚合於丹田。

約莫一炷香的工夫,丁原的丹田中漸漸升起一股陰冷之息,與翠微九歌煉成的真氣格格不入,幸而那股魔氣力量尚微,暫時無力惹出亂子。丁原尚以為自己琢磨對了門路,心頭一喜,依著“歸元篇”繼續練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