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詮濟法師心神俱變

較之一心精研三道者咎宜人,詮濟法師顯然對於妖、魔二族更知詳盡。

接下來半個時辰裏,他始終向劉君懷講述二者之間顯著特征,其相似之處,已然細化到眼神。

見到詮濟法師如此耐心細致講解,劉君懷也一改心內些許敷衍心態,仔細根據法師所描繪,於識海內一一推衍存儲。

他卻是不知接下來某一日,正是因為今日裏如此詳盡獲知,在辨識隱匿者時候,帶來極其便宜用場,也從而深挖出一系列潛伏存在。

這近乎半日裏,詮濟法師絲毫未提及噬魂槍一事,劉君懷也恍若無知無覺,卻是將樂聖仙師以及三界真陽心經,各做深度解析。

良久後詮濟法師嘆道:“君懷,你這位恩師了不得,其未來造詣不差於你。要知你自身乃秉天行事之人,有諸般運道幸蒙殊祥惠及。仙師其人卻是僅憑他個人佛道精義理解,其人攻文朝矻矻,講學夜孜孜,已近似修得功德極致於一身般存在!”

劉君懷並不在意詮濟法師如此直言不諱,樂聖仙師也是他心目中崇高至上等同。

詮濟法師似乎也不在意劉君懷此時心內所想,依舊言道:“須知人之煩惱根本就是貪嗔癡所構建,為了熄滅貪嗔癡,佛家講究勤修戒定慧,這便是有所求。在道家看來,有所求就是執念,而有執念就無法修道。”

“仙師可貴之處,便是將此種執念凝匯為品質義理,看似淡薄,卻另行彰顯其中良好精髓。執念是一種態度,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現實未來,對待生命之認可程度。”

“它亦為對個人存在之證明,更是對某物或某人或某事特別執著,當執著過分之時,就會有怨念,唯有放下執著才會自在。仙師便是將此等執念單純消除方式,巧妙借用心經加以演化。”

“從而結合佛義精髓自凈其意,使得三業皆凈,諸行皆正,與眾善行以奉行。繼而於增強舍心、遠離瞋恚之慈心善念相引導,促得體內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由此自然修演出先天之真火,以時刻冶煉心內雜識!”

“這就是三界真陽心經最真實存在意義,更為令我等佛家教義略有深研者驚駭的是,此等心經實際上並未刻意摒除或分割佛道二義經典,而是利用其真火純意施加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離之動力、熱能,從而構架出良品基礎上開悟或見性。”

“而且,此類心經不受任何修為、境界所羈絆,下至修真煉體,上至聖義探究,均可由真陽心經加以自行演變,借以引垂。即使八、九境地尚未最終成義,以仙師所刻意凝結出合符三道極深蘊意,修研極深者,自行演化而得也並非多甚艱澀!”

詮濟法師如此高深佛理精通,幾達無妄無癡無念聖人境界,卻依舊為自己講述所震撼。

雖然之前曾聽聞自己徒兒大體講述,今日裏自劉君懷口中,更詳知三界真陽心經其中深義,他此等解析過程,同樣為自身了悟趨深悟得。

道法、佛法本就有相通之處,均為緣於本心,追尋清凈自在之真理。

相比他人,法師認知另有超然之處,能瞬間自其內善取善舍,旋即感知其中有為有作之處,他一番且析且悟推衍,教化旁人同時,也在時刻冶煉自身理義汲取。

劉君懷對他此種如此透徹理解大感敬崇,雖然其人講述,自己早已有所只會,但這是他幾十年來修煉所得。

而詮濟法師之前未曾修其分毫,相關名謂也僅為數日前獲知,卻可在劉君懷詳盡解讀下,這麽短時間內深悟其中,並敏極捕捉到內裏道佛兩家精義集萃所在,法師自身修為實已至,極為恐怖參禪證悟莫高境界。

詮濟法師同樣深陷對樂聖仙師極深驚駭當中:“只有仙師至高賢良方正德行悟得,才會有如此真俗圓融之妙用心經撰得,從而至達廣濟之目的。雖然這與他自身所修聖賢之道密切相關,但其個人品行,能夠無視佛道兩教相異,從容自其中融冶各家精義妙理,卻是我這般半聖之體也未做到之事。”

“精義測神奧,清機發妙理,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與道家聖智所見最真實理性,皆由一名未成就神人之體仙界中人,修築而得成如此譯經釋義其理永恒巨作,我詮濟堪為法師之名。”

“通經釋義,其事優大,文武之道,所宜從之。能夠雄心打破道佛二者之間枷錮或是束縛,將之至深思想加以綜合整理為嶄新合著,豈可能用以創新膽識一言蔽之。”

“此等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之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知識與物質,在修煉抑或尋道這類特定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而改進創造新生事物方式,其自身意義已然超脫行為本意。”

“自本質上講,樂聖仙師其人修為道行,已是具有超越品質。此等聖人身上才可見通晰萬事萬物神通,便是在三界真陽心經中一一展現。此心經修至大乘,可因果不沾其身,神遊於物外,不以時空輪回為本,終可成就永恒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