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困境中的爭奪(第2/2頁)

“你少扯淡,”李清明一擺手,毫不客氣地發話,“內廷全是心向天家的嗎?先皇留下的老人多了,你去問一問天家,他敢殺完嗎?”

“你這話怎麽說的?”寧致遠的臉黑了下來,“先皇留下來的使喚人兒,天家當然要妥善對待……李部長,你知道你這句話,會得罪多少人嗎?”

中土是強調忠孝傳家,少年天子再意氣風發勵精圖治,也不敢把老爹留下的太監和宮女全部清理了——那叫不孝!

退一萬步講,他將這些宮女和太監全部推進皇陵,活埋殉葬,倒是可以用“殘暴”這個比較小的罪名,替代“不孝”的大罪,但是對他接下來執掌天下,有太多不利了。

而且……當時太皇太妃還活著,她的身邊人總不能也埋了吧?

所以說,內廷其實也是個篩子,傳出點消息也正常,先皇那麽多的皇子皇女,那麽多的妃嬪,還有太皇太妃這種連先皇都惹不起的存在,這裏面……少得了探子和耳目嗎?

所以李清明的懷疑,是有道理的,不過李部長心裏也清楚,這話就是鬥一鬥嘴——事實上,內廷泄露消息的可能性,還真的非常小。

這倒不是說,內廷裏消息就不會外泄,篩子依舊是篩子,值此非常時期,天家正經是不能大面積撤換內廷的人手——有些人在內廷安置釘子,只是想自保,沒別的想法。

比如說英王,現在鎮邊東北,正紅著呢,要說英王在內廷裏沒安排釘子,李清明是不信的,萬一有點事情發生,英王豈不是變成了聾子和瞎子?

沒誰願意成為聾子和瞎子——你走路起碼不能掉到溝裏吧?

然而,李清明還真不太相信,消息是內廷泄露的,第一次反擊撞上援兵也就算了,等第兩次反擊遇伏大敗而回,就算再蠢的人也能確定,是走漏了消息。

那麽第三次出兵,天家還能不知道控制內廷的消息?

內廷雖然有監督軍隊的職責,但是能有資格掌握如此重要消息的人,內廷裏也沒幾個人。

這為數不多的幾個人,都是天家的心腹——比如說眼前這位寧致遠。

天家位子一旦不穩,這些人沒有幸免的可能。

李清明對寧致遠不客氣,那是因為內廷對軍方的監督和牽制,倒不存在不信任的問題。

所以對方說什麽得罪人,他只是不屑地笑一笑,“不得罪人,我若是跟你同氣連枝……你猜咱倆誰先死?”

“你這話就沒意思了,”寧致遠哪裏敢接這個話茬?他幹笑一聲,“其實吧,我覺得內閣也是擔心軍方勢力過大……他們有私心。”

“握草,”佘供奉聽到這裏,是實實在在忍不住,“內閣這是要奪軍權?”

“多稀罕呢,”寧致遠很不屑地看他一眼,“文臣武將,這不是天生該對立的嗎?你要不信……問一問李部長好了。”

李清明嘿然不語,這種事情,不是他想否認就能否認的,事實上,他心裏認為,極有可能是內閣泄露的消息,原因也在此了。

內閣的三位宰輔,未必就會心儀哪個反王,但是值此江山動蕩之際,能為閣臣多抓住點權力,才是真的。

說白了,這依舊是趙家的江山,趙家天子可以換,人臣卻未必會換,此刻不借機抓緊軍權,那才是傻的——起碼要抓住商議軍事的權力。

至於說出兵三次失利,會不會讓內閣失去這個權力,那就在人說了。

其實很簡單,借口隨便就找得到——軍方的謀劃能力不行,換我們內閣來吧。

換內閣來的話,行不行呢?這就是兩說了——大不了就是打輸了,換個天家唄。

這麽誅心的話,也就是寧禦馬能說出來,並且試圖點醒李清明。

可是李清明哪裏用得著他點醒?三次出兵都被人設計了……這裏面僅僅是探子的問題嗎?

說句實話,他不相信裏面沒有貓膩,而最令他惱火的就是,某些文臣這麽做,不是因為跟天家不對眼,也不是有了投靠的主兒——人家這麽做,單純地就是為了爭奪權力。

所以他郁悶地嘆口氣,看向李永生,“你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