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明源道觀

源鏡城外。

林間小道,蜿蜒曲折。

有流水潺潺,清澈冰涼。

有鳥叫蟲鳴,輕語花香。

“當今天下,戰火紛亂,這般清凈之地,委實難得。”

清原說道:“葛老的故人,想來也是位雅人?”

葛老先生笑道:“他確實是一位雅人,但前方並不是他的居所,只是他暫居之處。”

清原四周看去,笑道:“這裏原本又是什麽地方?”

“道觀。”

葛老先生指著前方,說道:“明源道觀。”

清原順著他的視線看去,便見前方小道盡頭,乃是一座山。

山道以白石為階,蜿蜒而上,在半山腰處,坐落著一家道觀,雲霧縈繞,盡是仙家景色。

……

“明源道觀起於唐初,後唐末時戰火興起,當時的觀主便將道觀遷出城外,在這山間落定,避世隱居,不受戰火之亂。”

葛老先生說道:“直至如今,傳承多年。”

清原仔細看了片刻,微微一驚。

那道觀所在之處,匯聚山中痕跡走向,可謂一處靈穴,風好,水清,正是風水極佳。

“好地方啊,選立道觀的那位人物,只怕也是精通風水之道。”

沿著石階而上,來到道觀門口。

清原行走之時,默數了一遍,不多不少,恰好是一千三百階。

道觀古樸,雖有些檐獸等等雕飾,但卻也不甚精致。

大門未閉,但也無人守候。

只是偶然有個少年道士挑水出來,才見到了他們。

“幾位是?”

那少年道士放下水桶扁擔,小跑上來,作個禮。

“老夫姓葛。”

葛老微微還禮,笑道:“雲鏡先生可在?”

那少年道士聞言,頓時驚訝,說道:“原來是雲鏡先生的朋友?”

葛老微笑道:“是的。”

少年道士施禮道:“雲鏡先生今年來得早,已在觀中住了半月余,我這就領幾位過去。”

葛老先生點了點頭,隨之入內。

清原等人跟隨在側。

忽然,清原眼睛一瞥,落在山魈的身上。

這山魈不如往昔那般沉穩,腳步有些虛浮。

清原隱約知道些什麽,皺眉道:“不舒服?”

山魈低沉著聲音,又有些沙啞,說道:“這地方好生沉悶,壓得喘不過氣來。”

“道觀寺院等地方,確實壓制妖物精怪一類,但你已經初步凝成真氣,也算初入修道之門。”清原低聲道:“稍微適應片刻,也就無事了。”

山魈嗯了一聲,沉默下去。

清原四下看了看,這道觀遠看是只是個小觀,但入內之後,發覺這裏分作幾個院落,規模也算不小。

但看院中,雖然樸素,但栽樹,開池,以及雕飾,欄杆,石磚,等等地方,都有許多講究,五行均衡,符合風水之學。

“明源道觀歷代觀主,素來是風水大家,昔年大唐欽天監的許多人,便是出身於明源道觀。”

葛老看出他驚異之色,說道:“當今許多江湖術士所用的尋龍點穴,以及觀測風水法門,便是出自於撼龍書,而這一本書籍,就是明源道觀在唐時編寫而成。”

前方那少年道士聞言,笑得頗為高興,說道:“是的呢,我聽師父說過,當年唐帝要尋一處葬穴,為自己死後修建陵寢。”

“當時請了國師搜尋位置,後來國師尋到了地方,把銅錢埋在土下,以作標記。”

“然後唐帝還想試一試本門的高低,請了祖師前去。祖師也花了些功夫,尋了一處風水秘地,折了一根枯枝,插在地上。”

他眉宇挑起,甚是得意,“後來唐帝命人去尋,發現那枯枝插在地上,恰恰就插在銅錢的孔洞之中。”

清原朝著葛老看了一眼。

葛老點了點頭,說道:“老夫聽過此事,確是屬實。”

清原不禁贊道:“貴門祖師在這風水之道,真是造詣精深。”

“這是自然。”少年道士笑道:“原本唐帝要立本門為國教,但祖師淡泊名利,也就作罷了。”

幾人言談之間,又來到一處院落。

……

“雲鏡先生。”

少年道士站在院外,說道:“您有幾位朋友來訪。”

“請進來。”

那聲音溫和平淡,宛如清泉流水。

幾人隨之入內,踏入房中。

內中有一人,盤腿而坐。

此人約四十來許,白面無須,身著淡白衣衫,作儒士打扮。他神色溫和,滿是笑意。

在他一邊,擺放在一卷竹簡。

他面前有茶幾,擺放著一些茶具。

沒有出去迎客,並非代表無禮,因為他已經在著手沖洗茶湯。

清香撲鼻,只嗅一口,精神便為之一震。

葛老施了一禮,躬身道:“見過雲鏡先生。”

“多年不見,未想你還在世上。”

這文士嘆了一聲,感慨頗多,“原以為當年葛盞戰敗,你已埋於疆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