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零五章 生死門

悟空在書房內隨意看了看,都是些孟軻自撰的手稿,他只粗略一讀,並未深看。孟軻雖走,這些書稿也會流傳下去,畢竟孟軻在欺心國中百姓心中已如同神仙一樣。

孟軻無半點修為,自然是太上老君引他出界,臨走時還給了自己一個暗示,便是“聞道”。“聞道”可做多種解釋,但在此處,應當如孟軻般心智堅定,認知到達一定高度。用他前世的話來說,是建立了具備完整人格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自修行來看,便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合一。

信力能教心堅志定,不入歧途;精進力能除懈怠心,每日寸進;念力能舍離虛妄,只行正法;定力能破亂想,使專心致志;慧力乃天賦悟性,能破諸多疑惑。

悟空細數了數,後四者自己都能做到,唯有這第一,信力教人不入歧途,自己懂卻懂了,然何為歧途?

人人都只認自己所識之道便是正途,哪個會明知誤入道途,還奮勇向前的。孟軻只知“仁”為道,韓非子主“法”為道,孔丘主“仁禮”,老子崇自然之道……各有不同,又各有所成。

悟空琢磨了一會,不由苦笑起來,既然道無定法,自己又何必糾結於此。他只這個念頭一生,體內的造化光圈又慢悠悠轉了起來,此次卻是轉了三圈才停,造化生長自然更多。

悟空大喜,同時又有些無語,原來這造化生長如此容易,既然如此,何必再費時讀經。他卻不知,有多少人耗其終生,也難以企及“問道”的境地,而即便有些到了這一步,卻又在“道”之高下上虛費光陰。

悟空見孟軻自迷茫入矢志不移的“聞道”過程,本身便是極為難得的歷練,他以太乙金仙的修為從中深得其味,感悟頗多,更是難得了。

他得了甜頭,卻再不甘心打坐熬磨,起身出了孟軻宅院,去界內尋虎力大仙三人去了。

以悟空的修為,想找到此三人再容易不過,不過片刻,便在一處都城尋見。這三人再見悟空,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這上仙又有何吩咐。但即便心中不願,臉上也要堆滿諂笑應對。

悟空問道:“你三人自別界來此,經歷‘生門’‘奪門’,可知這二門何時開啟,可有定時?”

虎力大仙道:“回上仙,此處並無日月歷法,據聞這‘生門’大概每月開啟一次。位置在常樂國與憂思國交界處。”

悟空稍一回憶,這兩國都在太極圖最上方,原來這‘生門’便在陰陽雙魚交界之處,陰陽相遇則生,倒也有趣。

他既知生門所在,便不再遲疑,直接駕雲向那兩國之間飛騰而去。

到了那地,見一座高高山脈聳立,這山脈悟空早已見過,乃是橫亙此界的一座連綿山脈。此山在陰魚這面盡是白色,如白雪覆蓋,在陽魚這面卻盡是黑色,如被墨染了一般。黑白相交這道紋路,便是陰陽魚的交界。

悟空到了這交界的最上端,見已有數百人在各山頭上分坐,彼此相隔甚遠,彼此相安無事。悟空神識一掃,大大小小山頭共計三百六十五座,暗合周天之數,上面各有一人端坐。

空中又有許多修行之人或居高盤旋,或端坐雲頭,只是眼中一縷縷冷光逐個山頭搜尋,似乎是在找尋非常重要之物。

忽地,一個身影似是找到了目標,在高空中激射而下,撲向其中的一座山頭,那上面端坐之人早有準備,躍起便迎戰,二人你來我往鬥在了一起。悟空見這二人最多不過地仙修為,出招卻極為狠辣,不離對方要害。

不過片刻工夫,自高空沖下這人掏出一樣法寶,形如一個帶蓋的小鏡,他將這蓋子掀開,其中射出一道綠光,正中對手前胸。這對手眼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自高空墜落下來,眼見已是殞命了。

悟空大吃一驚,此界內居然也可殺人?!

見這人斬殺了對手,便取而代之,坐在那人的山頭之上。

悟空有些明白了,敢情這山頭是要靠搶的,只是不知坐在山頭上卻有何妙用。自己在界內也逡巡了幾圈,並未發現有如此多的神仙。看來自己也不能太過自恃,神仙法術,還是各有所長。

稍待片刻,又有幾人下去爭奪山頭,倒是互有勝負。

悟空不解其中奧妙,見不遠處有一中年大漢,正在那裏摩拳擦掌。悟空駕雲靠近,這中年大漢立時生出警惕之意,見悟空一臉笑意,仍虎視眈眈。

悟空見他如此神色,遠遠地便站住道:“敢問大哥,為何眾人都要搶這山頭?”這中年大漢道:“不知山頭何用,你來此做甚?”

悟空道:“來此只為尋那生門。”

大漢見悟空一副書生模樣,又問出這麽簡單的問題,臉上鄙夷之色盡顯,道:“那你卻來錯了,此處沒有生門,只有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