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八五章 大謀略(第2/2頁)

想到這裏,悟空心中隱隱動了念頭,難道在此之前,西天已開始有了布置?要知一個宗教的興亡,並非一朝一代之事,若無外力幹預,怎得如此輕松。

悟空在地上住了兩月有余,耳聞目睹,皆是民生艱難,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形容實在太過小氣,簡直是哀鴻遍野,餓殍隨處可見。

四處走訪,悟空終於打聽到了一個有用的信息。

相傳,楊堅之母呂氏生楊堅於當地的般若尼寺,彼時正是六月酷暑,天氣炎熱,呂氏便用小扇為楊堅扇涼,不料未出月的楊堅因著涼而不能啼哭,以致不食不眠,小命垂危。

寺中有一尼姑名叫智仙,頗具神通,她略施手段,便使楊堅啼聲再發,並此後身無病痛。智仙神尼斷言,此子有天佛神佑,當有大君之相,故請楊忠夫婦將楊堅寄養於尼寺中,並給嬰孩取梵名為那羅延,意為金剛不壞。就這樣,楊堅被留於般若尼寺中,由尼姑智仙撫養至十三歲,同時傳以帝王之道。

楊堅在尼姑庵生活了十三年,自然對佛教產生了極為深厚的感情,這便是隋文帝楊堅尊崇佛教的重要原因。開皇九年,文帝對南朝用兵,一舉滅陳,統一了全國,他非常得意,認為是神佛的保佑,他常對人說:我興由佛法。

悟空聽完這段傳聞,心中冷笑,若說這不是西天使出的手段,便打死自己也不信。什麽智仙神尼,什麽天佛神佑,都是一派胡言。果然西天綢繆已久,看來誓要將佛經教義傳遍天下。如果說楊堅時存了試探之心,那麽到李世民時,便是佛教的大舉進攻了。

要想讓一代帝王接受佛法,普通說教傳法自然極難如願,必須要以大神通令其折服才行。而在凡人界,最令人震撼的、最有說服力的手段莫過於起死回生。所以唐王李世民做了一次提線木偶,在旁人操縱之中遊了一遭地府,此後才知生死業報幹系重大。

再活轉過來,心中有了鬼神之畏懼,便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而此時觀音菩薩再現於世間,拋出大乘佛法三藏為餌,李世民雖為帝王,卻也看不破佛道之爭,他死裏逃生,又如何能不上鉤?

悟空回想此段情節,不得不贊嘆這一手段之高明,好大布局,好深謀略,而又天衣無縫。若不是自己來歷非凡,恐怕也猜不透如來的心思。

想通了這節,悟空幾乎便可確認,取經,便是自李世民死開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