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零三章 明珠易(第2/3頁)

這山神卻認得悟空,道:“大聖有所不知,這鷹愁澗底千孔萬竅,誰知那玉龍遊到了哪裏。”土地又道:“這玉龍乃是當年觀世音菩薩送來,要降他,只需尋著菩薩便可。”

悟空心道,難不成還要去南海走一遭,此時聽金頭揭諦道:“大聖,你無須動身,小神去南海請菩薩。”

於是金頭揭諦乘雲而起,向南行來。南海觀世音菩薩聽聞此事,於是降蓮台,離仙洞,駕著祥光,跨過南海。

到了鷹愁澗,菩薩在空中已見悟空在澗旁叫罵,揭諦落下雲頭,對行者道:“菩薩來也!”悟空上天見過菩薩,先謝她自五行山下搭救之恩。

菩薩笑吟吟看著悟空,道:“這一路行來,可生什麽事端?”悟空心道,便生了事端也不與你說,沒來由教你用緊箍咒算計我不成?便道:“我既一心向佛,哪裏還會生什麽事端,只在師父身邊,倒學了不少為人處世之道。”

菩薩收了笑容,她卻沒想到這數十年苦難便令一只頑劣妖猴收心轉性,只是見悟空言辭真摯不似作偽,便勉勵道:“你若能遵教令一心輔佐唐僧,我保你個正果金身。”悟空恭敬行禮,道:“謹遵菩薩教誨。”菩薩見悟空畢恭畢敬,這才踏實信了。哪知悟空此際正在腹誹,佛門雖講四大皆空,但對禮數卻極為重視,自己既然應了這個差事,只做足表面功夫,還愁哄不過他們。

行了禮,悟空道:“菩薩既然來了,想必已知道這惡龍將我師父坐騎行李一口吞了,我喚他不出,尋他不見,便耽擱了行程。”

菩薩道:“那玉龍有罪在身,是我向玉帝討來,教他給取經人做個腳力,你一言不發,伸手便打,他怎肯出來。”於是菩薩叫金頭揭諦去澗邊喊一聲“西海玉龍出來,觀世音菩薩在此!”果然那玉龍跳出水來,變作一個玉面俊秀少年,踏上雲頭,拜倒在菩薩面前,道:“蒙菩薩活命之恩,只是等了許久,也不見取經人來此。”

悟空暗自“呸”了一聲,這玉龍做戲倒是逼真,菩薩早說內定他為取經人坐騎,怎的他便不偏不倚正好吞了唐僧的白馬,天底下哪有這等巧事?

只聽菩薩笑道:“他已見了你,你卻不見他。”於是手指悟空道,“這不是取經人的大徒弟?”玉龍瞥了悟空一眼道:“菩薩,他只拿那鐵棍打得我不敢出來,何曾說過是取經人!”悟空道:“你只一個照面便逃,我又哪有空暇去說?”

菩薩道:“悟空你忒性急,好歹問上一問,前路還有要歸順的呢,你只說是去西天取經的,便無需勞心,他自然拜服。”悟空稱了一聲是。

菩薩一邊道:“要去西天,東土駑馬怎能走遍千山萬水,要登絕頂而不懼,入深淵而不畏,臨敵陣而不驚,還要龍馬方可。”一邊招手喚玉龍過來,道,“來來,我與你化個龍馬之相。”

玉龍聽菩薩果然言出必踐,心中大喜,於是行到近前來。

悟空看得清楚,菩薩使個探驪取珠,自玉龍頸下摸出一枚珠子。這珠子光華耀眼,但只一瞬,便被菩薩裹入袖中。

悟空心知有異,急忙轉頭旁顧,菩薩也不知悟空看沒看見,掩飾一句道:“要變龍馬,先要除了龍珠才行,你自放心行去,我自然為你保管,不教它蒙塵。”

玉龍道了句:“一切全由菩薩!”

菩薩點點頭,取出玉凈瓶中楊柳枝,輕輕一撣,喝一聲“變!”那玉龍便化作一匹神駿白馬,揚蹄掃尾,耀武揚威起來。

看這馬:龍顱突目,平脊大腹,口吐紅光,牙如劍鋒,骨細筋粗,蹄厚三寸,生具龍威,便是猛虎看見,只怕也退避三舍。之前唐王所贈那尋常白馬和這白龍馬一比,那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菩薩又將言語吩咐道:“你須行本分事,用心償還業障,一旦功成,必還你個金身正果,勝卻尋常龍族。”白龍馬也不說話,只擡頭嘶鳴一聲。

悟空一旁冷眼相看,這場景越看越像一場交易。

他與覆海蛟相處日久,須知龍能行雲布雨、變化升騰,大多依仗體內那顆龍珠,而這龍珠只能於變化有益,怎會妨礙菩薩施法。故此,菩薩之語不過是托詞,而她取出的那顆珠子,只看光華一閃,絕非尋常龍珠。難道這顆珠子便是龍族賄賂菩薩的本錢,菩薩收了禮物,才肯辦事?

不對,小白龍火燒西海龍宮時,取經之事尚未啟動,難道龍族中也有大能,或者在靈山高層中安插了心腹?非是如此,這實在難以解釋得通。小白龍燒了西海夜光壁,已是幾十年前的事情,若說是大罪,卻遲遲未能裁決,看來,天庭辦事效率十分低下,而其中貓膩也必定不少。

他正想著,菩薩道:“悟空,你帶白龍馬去見唐僧,只說是我為他選定的良駒,我這便回海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