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六五章 孽搖鳳

三人收拾停當,約摸開了早朝,這才行往殿上。

到了朝門,早有黃門官等候多時,見了唐僧,畢恭畢敬上前迎接。唐僧受寵若驚,來在殿上,只見烏雞國王一人坐在殿上,兩位國師蹤影全無,卻留了四把椅子。

國王起身到階下相迎,道:“聖僧上坐,上坐。”

唐僧也見過許多大場面,心中雖納悶國王變化之快,卻也坦然而坐。悟空領悟慧在唐僧身邊坐了。

國王道:“聖僧,昨日寡人受了國師蠱惑,思來想去,還是取經事大,故早早將玉璽取出,只待聖僧來。”

唐僧聞之大喜,高唱一聲:“阿彌陀佛!”便取出通關文牒交由國王,國王啟玉璽印了,又道:“聖僧原來不易,我在國中辟出一處佛堂,多住些日子可好。”

唐僧道:“陛下如此厚情,貧僧誠惶誠恐,只是西去取經甚急,實在耽擱不得。”

國王再三邀請,唐僧只是不敢留,悟空道:“國王,取經終有回來日,到那時有了閑暇,在你國好好住幾日。”

國王見悟空發話,自然不敢再言。

便在這時,有一人自殿後進來,行至國王身前道:“父王,不能讓他走!”

唐僧定睛一看,這人正是那日路上逢見的太子殿下。

國王大驚,怒斥道:“朝堂之上,豈容你喧嘩,退下去!”

太子頓時懵了,父王向來極為寵愛自己,何曾對自己如此訓斥過?他見國王動了真怒,只得訕訕退下。

悟空笑道:“我行至寶林寺,也曾聽聞此國君王愛民,但君王一世不足道,你若教不好太子,只怕江山難保永固。”

國王站起恭敬道:“寡人受教了,今後必當嚴加管教。”

唐僧領了通關文牒,心滿意足便與國王告辭,國王又奉上金銀若幹,自然固辭不受。

離了烏雞國,三人一馬便往西行,行了一日,到了枯松澗,悟空想起火雲洞一事,便問悟慧。悟慧傳音道:“那洞府確是我辟出來的,平日裏無事便來與大紅小紅玩耍,今日正好順路到此,我去看看便回。”

悟慧去了須臾便歸,面色稍有不安,道:“洞中無人。”悟空道:“他兩個又有腳又有翅,哪裏會安穩躲著。”他也不知,火鳳金烏已去齊天嶺了。

轉眼出了這大片松林,前方大路無邊,天地清明,唐僧也起了興頭,揚鞭馳馬奔到了前頭。沒行出多遠,見前面路上遠遠站著一人。

唐僧不敢獨行,回頭等悟空與悟慧,悟空擡眼一望,喜道:“挑行李的來了。”原來這人正是觀音的馱瓶老龜——烏老者。

唐僧不明其意,悟空解釋道:“觀音菩薩昨日來過,他說悟能被貶,我等人手不足,便叫南海老龜前來助陣。”唐僧念道:“阿彌陀佛,果然菩薩心腸,弟子感恩不盡了。”

烏老者來到唐僧面前,先磕了四個頭,悟空笑道:“既是拜師,當磕八個頭才對!”烏老者道:“小的沒這個福分,今次來此只為幫忙,師父們到了靈山,我便自回南海去了。”

唐僧問道:“你也不圖正果金身?”

烏老者道:“我只求在菩薩身邊,旁的從未想過。”

悟空問道:“你那如何稱呼?”

烏老者道:“我向來無名姓,菩薩只喚我烏平,眾位長老也這般叫吧。”

悟空咂摸咂摸,烏平,烏龜馱瓶……倒也貼切。

回想《西遊記》,觀音借取經一事為自己謀私,天蓬元帥、卷簾大將都並非最合適的降妖人選,能進入取經隊伍,自然有見不得人的交易發生。後來她更是用兩個箍子將黑熊精、紅孩兒降住,帶回了南海。

而此次取經,觀音非但沒得著什麽便宜,反而倒搭了一個烏平來,這可值得思量一番了。觀音前後變化,內中必定發生了一些大事,否則觀音怎會從一個只做表面功夫的和事佬變成了取經大業的忠實擁護者?

究其根源,還是觀音對如來態度的轉變。如來從中使了什麽手段,能教觀音言聽計從呢?悟空越想越是心焦,這事從九頭蟲處或可尋出蛛絲馬跡,但烏平既來,自己哪裏還能隨意行走?

烏平接過擔子挑在肩上,看他低眉順眼,自是觀音有了交代。唐僧得了烏平,心中歡喜,他攀鞍上馬,又篤志投西而來。

※ ※ ※

齊天嶺中,麒麟等人一路無阻,帶著九頭蟲回了洞中,九頭蟲被麒麟使手段封住了法力神通,除了雙眼仍睜著,和死人無異。那張千變萬幻的面孔此刻化作九顆小小頭顱,這九頭似鳥非鳥,似蟲非蟲,慘白醜陋至極。

祝融自去安置火鳳金烏,麒麟進了洞將九頭蟲丟在地上,問道:“這是什麽東西?”大禹道:“先前我以為他與相柳有關,如今看他背後有翅,應是鳥類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