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途漫漫 第三四一章 上龍華

唐僧被一陣風卷著,飄忽忽來到一座煙霞石屋之前,他也不知這是何處,但見那土地公道:“聖僧無需驚慌,我非歹人,乃是荊棘嶺勁節十八公,素聞東土大唐有個西去取經的高僧,特請你來談詩論道,也不枉此清風明月之良宵。”

唐僧聽了,心中稍安,仔細觀看周圍,果然漠漠煙雲清明仙境,於是道:“談詩論道倒是無妨,只是怕我那幾個徒弟著急。”

十八公道:“雅事不量時,有何擔心。”

唐僧問道:“此地可是荊棘嶺?”

十八公道:“非也,荊棘嶺還在西邊,此地是齊天嶺北麓。”

唐僧一驚,素聞齊天嶺妖怪厲害,自己怎就到了齊天嶺?便道:“齊天嶺中可有妖怪?”

十八公問道:“聖僧為何如此問?”

唐僧道:“聽人道齊天嶺中有厲害妖魔,故此我等繞嶺而行,不想遇到十八公。”

十八公呵呵笑道:“聖僧告訴我,何為妖怪?”

唐僧想了想,道:“那會法術的,能害人的,便是妖怪。”

十八公道:“人若會法術,也害人呢?”

唐僧道:“人乃萬物之靈,豈能和獸禽相提並論?”

十八公又道:“非也,世間九竅之物皆可成仙,草木亦可修成精怪,天地既有此道,便應無高低之分,所謂萬物之靈,其實乃是自封,算不得數。”

唐僧道:“爭此無益,罷了。十八公自稱荊棘嶺中人,怎又來到了齊天嶺,又為何不叫齊天嶺十八公?”

十八公笑道:“祖居荊棘嶺,新近才遷過來的。”

正說著,雲霧漸漸散去,又有人語相談,道:“十八公請來聖僧了?”唐僧擡頭看去,見三個老者立在身前,個個仙姿飄渺,一看就不是凡人。

唐僧見禮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叫仙翁相請。”

十八公道:“這三位乃是孤直公、淩空子、拂雲叟也,今幸一遇,還望聖僧不吝賜教。”唐僧道:“我何德何能,敢叫眾仙翁相請?”

孤直公道:“聖僧不必過謙,我等雖居深山,也知聖僧西去取經一事,提起此事,心中存疑,望聖僧以禪法指教一二。”

唐僧道:“指教不敢當,孤直公心中有何疑難,且說來聽聽。”

孤直公道:“聖僧跋山涉水,要取真經,不知那真經中有什麽?”

唐僧道:“真經中有無上真言,能普度天下眾生,消除心中業障。”

孤直公又問:“何為普度眾生?”

唐僧道:“世人皆苦,如溺苦海之中,我佛持大慈悲心,要助紅塵眾生,上彼岸極樂世界。”

拂雲叟笑道:“好個世人皆苦,好個極樂世界,真真笑殺人了。”

唐僧道:“拂雲叟有何指教?”

拂雲叟道:“世間萬物,無論是人是獸,是石是木,皆感天地以生身,蒙雨露而滋色。道也者,本安中華,你反去求證西方,空費了草鞋,不知尋個什麽?”

拂雲叟發起詰難,十八公三人都笑吟吟看著唐僧,唐僧聞言道:“禪者靜也,法者度也。靜中之度,非悟不成。修行始於靜定,靜而後有得,其後破除所得,最終了無所得。因此我不懼萬難向西而行,看似能得,或許了無所得,其實已是得了。”

四老聽了,暗贊一聲,這唐僧看的透徹!須知唐僧:自幼為僧,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按理來說,這該是一個今世信佛極為篤實的,他能不遠十萬裏之遙奔向西天取經,自然仰慕佛法再無二心。哪知聽了唐僧說的“或許無所得,其實已是所得”,四人聽出其中深意來。取經一事,本就似得非得,從問道的角度來看,棄道奔佛本無可厚非,而唐僧前世卻有過輕慢佛法之舉。

而且,四老早據地藏王菩薩處得了訊息,唐僧轉世投胎時,並未飲過那碗孟婆湯,所以,他非是記不起,而是刻意忘啊。這一番揣著明白裝糊塗,可真是高明之至。

明知無所得還偏要西去,為何?並非自己心中所信,卻要往那個地方狂奔,若不是有利在,何苦如此?

說一千,道一萬,理性使然!

拂雲叟接著道:“明知無所得,這般行事豈不忘了本心?忘本參禪,妄求佛果,其實鏡花水月一般,心中若有還好,心中若無,如何接引印綬,給你正果?”

唐僧聽了心中一驚,這個拂雲叟是什麽人,他怎知道自己心中無禪,他怎知道接引印綬這些佛門隱語?要知道,唐僧西去取經,乃是打著為唐王求取真經,保大唐江山永固的旗號。

他又怎知道自己要求個正果?

唐僧道:“須知,夫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訪真了元始鉗錘,悟實了牟尼手段。發揮象罔,踏碎涅槃。才算覺中覺,悟中悟,將那婆娑玄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