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章 普惠眾生傳妙道(第2/2頁)

刹那間就神識已在南方大陸了,原來李三非與令無參奉原承天法旨,向來凡界諸處巡遊,傳揚承天新法,如今在令無參在天一大陸,李三非便在南方大陸,二人座下弟子,已不可計數了。

既尋到李三非,原承天四處一瞧,只見寧思妙正在李三非身邊側立,卻不見寧慕原。

原承天暗嘆慕原無緣,道明來意之後,李三非與寧思妙自是歡喜,又不免替寧慕原深以為憾。

原承天便助李三非與寧思妙打開小靈台,又將與李三非別後所悟新法,盡數傳授。那李三非雖不能修成紫羅心法,此人又無來歷,但李三非性情堅毅之極,早就以原流心法為基,獨創三非心法,於原流之下另出一脈,當可為一代宗師。這也是禪修萬法,殊路同歸的一個明證了。

原承天見李三非心法有成,心中極是歡喜。師尊教導弟子,最怕的就是弟子照本宣科,毫無獨創。那世間法術日新月異,若只知因循守舊,則只能是每況愈下了,唯有別出機杼,方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原承天道:“三非,我原以為你靈慧不及無參,故而你雖為我首席弟子,我對你的前程,卻並不是十分看好,如今瞧來,為師竟是大謬了。”

李三非惶恐不已,道:“弟子天生愚鈍,實負師尊所望。”

原承天道:“那修行之事,靈慧固不可缺,但更需鐵心鋼膽,百折不回之心,若論靈慧,你不如無參,若論這份道心,無參卻不如你。你只需稟心求法,他日必成道果,若你果然不負我望,他日新界之中,少不得你的因果。”

李三非道:“三非只知一心求道,實不知道果,亦不論前程。”

原承天哈哈大笑道:“好一個一心求道,不聞道果。”

既見李三非實心可喜,原承天免不得多留片刻,指點之余,又以寧思妙肉身為引,施靈台真香,李三非座下弟子,亦可深受其惠了。

那寧思妙身上香氣傳去,引得室外諸修動容,那有慧心者,聞此奇香,又感到真玄大動,自然立時運玄調息,以不負這樁際遇,若是那懵懂無識者,可就錯過這天大機緣了。

而在凡界又與蒼穹界不同,原承天也不便公開身份,令諸修運功,究竟是怎樣的造化,端看各人機緣了。

寧思妙雖不曾錯過機緣,心中卻暗恨其弟慕原不在,她深知經此一番錯過,二人日後際遇便是一天一地了,但慕原不在此處,也是機緣,原承天一旦飄然離去,又哪裏尋得回來。

她心中生出一點機心來,便暫不靈台窺秘,而是纏住原承天討教諸般功法,只盼留得原承天一時,或可等到寧慕原回轉。

原承天雖知寧思妙是計,也不忍負了她的苦心,果然稍留片刻,替寧思妙一一答難解惑。

盞茶時間既逝,寧思妙深知再也留不住原承天了,不由得五內如梵,幾乎就要急出淚來。

但慕原不在,原承天又能如何?且他在凡界,也是呆得久了,他心中嘆息一聲,正想離去,哪知門外傳來一人聲音,道:“三非叔,姐姐,我今日遇到一人,你等是萬萬想不到的了。”

寧思妙聽到這一聲,好似聽到仙旨綸音一般,本想大喝一聲,喚那慕原進來,只是在原承天面前,怎敢失禮?且三非與自己正在行功,也著實不便去見外人了。

原承天暗道:“慕原既然回返,也算與我有緣,難道真的能不顧而去?只是他領了外人進來,我卻如何能見他?”

這時寧慕原正向靜室而來,卻被靜室外的弟子死死攔住了,那弟子得了李三非的法旨,別說寧慕原,便是千軍萬馬,也要抵死擋住。那李三非的法旨,豈不是大過自己的性命?

而李三非雖知寧慕原在外,但寧慕原偏偏引了外人來,又怎能令其擅進靜室?

原承天心中嘆道:“看來終究是無緣了。”

這時寧慕原叫道:“三非叔,我這次領來的,可是聖師的故交相識。”

原承天心中一奇,不由得向外一瞧,這一瞧不要緊,卻喜得原承天神識差一點動搖,口中道:“原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