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指點迷津(上)

人與人的際遇也許就是如此的不同,三位前輩犯了太歲,都成了器靈,而秦逸凡卻算是比他們犯的還要多,太歲卻是陪他練功之友,這孰是孰非,誰又能說的清楚。

不過,秦逸凡卻沒有插口,剛剛應劫前輩居然也難得的和兩位蜀山長老有了同病相憐之心,說不得,這又是一個解開他們之間恩怨的紐帶。這個時候開口,徒然壞事,還不如看他們自己處理。

撇開應劫前輩和紫青二位前輩的恩怨不談,秦逸凡倒是又多了一個煩惱之事。湖中的太歲老兄,說來說去,居然還是蜀山兩位前輩的世仇,雖然知道湖中老兄不一定能聽到兩位蜀山前輩的話,但要是他一直記恨,卻也說不得要秦逸凡選擇該幫哪邊了。

還好,暫時這個問題還只是壓在秦逸凡的心裏,不會太讓秦逸凡為難。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三位前輩的話雖然多了起來,但還是應劫前輩擠兌兩位蜀山前輩居多。紫青二位前輩久不在塵世行走,自然不知道很多的事情,難免被應劫前輩在揶揄的同時,一點一點的灌輸給他們。

很多事情,都是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連秦逸凡都不想多聽,不過紫青二位前輩卻聽的津津有味。隨他們高興,秦逸凡也不打擾,自己一個人享受著聆聽無聲心曲,旁邊還有乾坤劍女在側的垂釣生活。

湖中老兄也很安靜,除了在某個時候靜靜的在湖面上蕩出幾個漣漪之外,沒有任何的活動。三女在山頂上開始努力的適應湖中太歲兄的氣息,老樹妖則已經安然的回到了秦小玲原來布置的老窩那邊紮根。

那些回師門的外山門弟子也開始陸續返回,不過,他們即便回來也只能遠遠的向秦逸凡參拜一下,這讓秦逸凡很是奇怪。回到客棧當中,細問究竟,卻從這些人口中得到了一個天大的消息。

自從秦逸凡在蜀山傳出武宗之名之後,各個門派的外山門掌門也陸續收到了內山門掌教的傳訊,幾個大門派合計一下之後,都覺得武宗大有可為。連蜀山都已經站在他們那一邊,想來,踏進這個圈子也不是太久遠的事情。更何況秦逸凡已經做出了表率,法寶飛劍在他手中隨意使用,據傳還能禦劍飛行,這不就是外山門弟子求來求去一直沒有辦到的事情嗎?

商量的最終結果,就是在江湖中,依然保持各派各自為政的局面,但是,在內力卻開始大力的培養起那些有希望的弟子。而修為達到一定地步的弟子則自動晉升為長老,悉數閉關。

當然,閉關是假,來拳印湖修行是真。所有前來的外山門弟子,還是依照原本的輩份互相稱呼,至於秦逸凡,大家全部都是恭恭敬敬的稱呼為宗主,前來的弟子,個個以師視之。

聽完這一切,秦逸凡倒是有些頭疼,怎麽突然之間,自己杜撰的這個武宗就如此的深入人心了?不過,看起來並不是什麽壞事,至少來的這些人,都是一些名門大派的弟子,暫時來說,還不會有什麽沖突。但秦逸凡在軍中多年,深知再小的團體也會有紛爭,必要的時候,一定要有規矩。

一直冷眼看著大家慢慢的搭起這個武宗的架子,隨後秦逸凡才和中弟子約法三章:第一,不論正邪,不論江湖上有什麽紛爭,進了武宗,便算是同門,不得再將江湖上的那一套帶入宗門。第二,在沒有達到功行百脈的境界之前,不得離開此地。第三,武宗弟子,不得未有實據便隨意定人罪過。

這些並不是什麽很麻煩的規矩,除了第一條有些難度外,後面兩天大家全部同意。但秦逸凡堅持,所以在眾人無法接受第一條的時候,不得對外稱武宗弟子。

反正武宗對外也只是一個名頭,各人修行的武功各有千秋,秦逸凡也不可能將自己這些傳給他人。倒不是他敝帚自珍,實在他的功法太過匪夷所思,而且連續幾次都是吸收天劫的力量才能成功,這叫他如何教給那些人。就算他說了,也不一定有人會信。

這些事情具體秦逸凡是不會管的,他只是根據那些外山門弟子的功法特性,專門為他們指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突破的方法。現在秦逸凡已經到了周身經脈全無的境界,莫逆一下別家的功法,自然毫不費力。

那些外山門弟子也不渝秦逸凡會盜學他們門派功法,在秦逸凡面前時,和盤托出,連帶自己的修為進境也一並提出。秦逸凡不愧是武者之巔峰,有自己的經驗在前,稍一琢磨,便能找出合適的方法,而且,還順帶指證了不少原本那些功法當中的疏漏之處。每個向秦逸凡請教的弟子,都是欣喜若狂,滿意而歸。

連續的差不多一個多月,秦逸凡都在指點這些人的武功。其中有幾個最先來的,已經有隱約突破的架勢。據說是離開此地之後,修為有一段時間的突飛猛進,就差臨門一腳,得窺門徑。所以,還是特地在此修行,只要功夫日深,自然有突破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