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豆婆與淩娘

是夜,李雲心與辛細柳往雲山去,說許多話、懷許多心思。

卻另有令人,在往渭城去。

實際上,是在往“曾經的渭城”去。

焚毀渭城的火剛剛熄滅月余。以那巨大而殘破的城郭為中心,方圓十裏之內的土地都是龜裂的。草木早已經凋零枯萎,秋風一起,便是漫天的飛沙與嗆人的煙霧。

渭城與洞庭之間,本有一片廣闊的森林。可如今森林也不在了。渭城的火焰在熄滅之前終將秋日的草木引燃,從城周、一直燒到了洞庭邊。如今沿途一片焦黑狼藉,仿佛被發了怒的天人狠狠踩踏蹂躪過一般。

而那洞庭邊,亦是發生過可怕的災變。君山被雷霆轟塌,從前的洞庭盛景之一不復存在,只剩下半塊巨大而醜陋的巖石立在水面上。可這並非最令人心驚的災禍。真正的災禍,是洞庭湖水。

從前的千萬裏洞庭,煙波浩渺,仿若仙境。而今的洞庭……則幾乎成了死地。

修行者在追捕李雲心時使用的神通幾乎毒死了整片湖水之中的魚蝦、精怪。盡管後來將水中的毒液收去,屍體卻留在了湖中。

起初——沿湖而居的州府百姓喜出望外,將還算新鮮的魚蝦打撈。或者自家食用,或者用以販賣。

但很快……凡是觸碰過那些死去魚蝦的人,都在三日之內皮膚潰爛、嘔血不止。而那些吃了這些魚蝦的人,則七竅流血,五臟六腑盡碎。短短四五天的時間裏,又死掉何止數千人。一時間都曉得是那些魚蝦招來的禍患——忙將余下的,統統傾入湖中。

至於那些死掉的屍體亦無人敢觸碰。少數入土為安,多數的,也被拋入湖水裏。

月余的時間過去——這樣多的屍體便在湖中慢慢地腐爛、發酵。很快,各種各樣的疫病滋生開來。洞庭重新變得煙波浩渺。只是如今不再是水汽,而是可怕的瘴氣。

唯一值得慶幸的事情,大概便是洞庭只進不出——滔滔渭水以及其他幾條細流為它提供水源,它卻並不是什麽大江大河的源頭。因而可怕的毒水與瘴氣便只籠罩這樣一片廣闊區域,並不曾像四周擴散。

但即便如此,整個慶國的南部仍遭受可怕的打擊。

洞庭周邊自古便是魚米之鄉、慶國的產糧地之一。而今無人敢引洞庭的水灌溉,又有更多沿湖而居的百姓背井離鄉——小半個慶國,已是人心惶惶了。

然而背井離鄉的那些人,原本生活算是富足、還過得下去。他們離開故土,所求是安身保命。

但另有一些人,從前就已經居無定所、衣食不濟了。他們沒什麽土地,只靠給人做活謀生。到這種時候對於這些人來說,則是另一件好事——

為了應對眼下的窘境,州府發下通告。一方面安撫人心勸說百姓們守住故土,另一方便,則聲稱凡去渭城舊地、洞庭周邊墾荒的,不但將那些如今已算是“無主之地”的土地劃撥他們,還會連免三年的賦稅。

於是這許多的人,便滿懷希望地來了——

並且看到已經面目全非的渭城、洞庭。

實際上在他們眼中,還不壞的。

渭水仍舊清澈,水裏也有魚蝦。據說官府也在延請修士將渭水與洞庭之間的水口封住,以求毒水不外溢。

大片大片的土地上都是森林燃燒之後的草木灰,不但省去開荒的功夫,還是天然的肥料。倘若要冬種、春耕,只需要將荒原裏的樹根草根挖出,工作量算是很少的。

如今是仲秋了。還來得及在入冬之前栽種些可以越冬的苗木。依著官府賑濟的糧食捱過小半年,來年或許就有豐收——這樣的前景對於許多人來說稱得上是從前不敢想象的幸福。

於是渭城周邊,漸有人煙。雖不多,可總是慢慢聚集過來了——

到今夜的時候,便又有兩人踏著夜色也來了。

是……兩個女人。一老、一少。

實際上老者也不老,不過三十來歲的年紀,算半老徐娘。在深秋夜裏裹了一件藏藍的棉布鬥篷,頭上戴一頂鬥笠。這打扮不倫不類,像是跑江湖的,卻又像是尋常的婦女。然而瞧她鬥篷上摞了幾塊補丁,便曉得或許是因為生活窘迫,便將避雨的鬥笠用作避風沙的檐帽了。

這中年的婦人,自稱豆婆。

豆婆身後的,是一看著十六七歲的小娘子。也穿粗布衣、戴鬥笠。但衣上補丁更多。可即便如此,倘有人透過她面上蓬亂垂下的頭發細細瞧,便會發現這小娘子實是個天香國色。

這小娘子,自稱淩娘,說是豆婆的女兒。可外人看了會覺得奇怪——這老娘倒不心疼女兒,叫她臂上、背上,都提了背了許多東西。

——背上負兩杆大戟,足有七尺長。三分之一在背,另外長長的兩截則高高地沖向天。尋常男子這麽個背法都要行走不便,這淩娘卻走得很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