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原來如此(第2/3頁)

現場鴉雀無聲,大家都靜靜地分析李賢所講。

稍微等了一會,李賢繼續說道:“下面批評第二個,楊氏集團的楊富貴。楊富貴,過去楊氏糧行發展的很好,但現在的楊氏集團,已經有些走偏了。企業的發展,和修真是一樣的,也有正道、魔道、邪道之分。楊富貴,你是小農民出身,能有現在的成就,你應該自豪,但自豪不等於自傲。但你終究是小民出身,你的見識是比不得在場其余眾人的。我給你一個建議,隱藏身份,去星火大學的圖書館做個管理員,甚至是衛生保潔員,什麽時候感覺足夠了,什麽時候離開。這一點,你可以讓朱崇德幫你安排。”

“是。”楊富貴很誠懇的接受了李賢的意見。

而後李賢又將目光看向清泉集團,清泉集團的總裁王靜德。“王靜德,你和張先章的父親,是同一代人,清泉集團甚至可以追溯到大夏國時代。但是,你們太老了,你們一直以過去的思維在經營現代的企業。今年清泉集團的營業利潤,好像是負利潤吧,你該反省一下了。如果清泉集團繼續這樣下去,最多三年你們就會徹底滑落一流集團的序列。也就是說三年後,你將沒有資格進入這個會議。王靜德,你和張先章犯了同樣的錯誤。不要將過去貴族的那一套拿到商國來。在商國,國家會給所有企業以基本的支持,而後需要你們自己發展,在市場上博弈是自由的也是殘酷的,成王敗寇!在商國這裏,與其挖空心思獲得官方支持,不如去打動銀行,讓銀行給你放款。尤其是,投資銀行!”

瞬間,不少人的目光瞅向蘭寶林。

蘭寶林正襟危坐,似乎絲毫不為所動。

最後,李賢將目光看向三才集團,“三才集團,最初是代理安陽的物品起家的。截止現在20年了,你們竟然還在做代理、做中間商,幾乎沒有自己的技術。你們的業績也已經連年下滑了吧。國家現在發展這麽快,業務遍布周圍幾個洲,你們的業績竟然還在下滑。你們也需要反思一下了。”

三才集團的郭有才臉皮厚,竟然站起來:“請賢王指示。”

李賢嘆了一口氣:“郭有才,首先,我是賢王,我必須做到一視同仁。你們能參加這個會議,已經是恩賜,已經比同行知道的更多。其次,我也不是萬能的。治國我不如嚴澤安,謀國我不如許仁,國家氣運梳理我不如淩志風,科技發展我不如唐榮、雲飛虹、司徒展鵬、吾不孤、苗從容、葛正峰等人;經濟發展我不如何琳、方世靖,外交我不如袁庸,行軍打仗我不如北辰玉卿、嚴正卿,學校教育我不如賀治國、朱崇德等;民生安全我不如警察局局長周宏望,上下級溝通和信息傳達,我不如袁雲、於超。所以很抱歉,我也不知道你的企業哪裏出了問題。”

郭有才面色變幻數次,終於還是微微鞠躬,坐下。

其實李賢已經告訴郭有才問題所在了,也告訴現場所有人、所有集團所面臨的問題——人才、集團結構!

這一場會議持續兩天多時間,大家共同討論商國之後的經濟發展、方向、政治法律等等。當然,到了最後,商人們就只能聽聽,幾乎插不上話。

最後,李賢說到了技術擴散的問題。此時,所有人都豎起耳朵。

“商國所有的一切,都為了一個目的——市場!為什麽擴散技術呢?因為,我們需要培養市場!如果只是普通的市場,就如同二十年前的這片大地上,普通百姓也只能購買布匹和日常用品,連武器鎧甲都不需要。但現在呢,這裏居住了數以萬計的散仙,液態靈氣、仙靈之氣、法寶、丹液等等,供不應求!這就叫培養市場。所謂的培養市場說穿了,就是刺激潛在需求;如果沒有,我們就給市場創造需求!”

“如何創造需求呢?讓他們追趕,讓他們學習,增加他們的欲望!尤其是要注意的是,欲望不僅僅是購買欲望,還有‘超越’的欲望。讓對方看到趕超的機會、看到進步的可能,才會讓對方接近所能的購買。所以,我們要適當的擴散技術。”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趙國購買了我們的汽車技術,就需要購買機床、購買特殊鋼材,購買配套技術和設備,比如相關的檢測設備等。雖然花了很多的錢,但趙國也不是沒有賺,他們可以將汽車、將技術出售給更低級的國家。如此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我們賺取最大的利潤,趙國賺取少部分利潤,無形中趙國已經成為我們的商業盟友,不管趙國是否願意。而且趙國本身,也將成為我們一個龐大的市場,還是一個可以長久維持的市場。”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應該說在座的人大都隱約明白這個道理,但不是很透徹。經過李賢的指點之後,大家才終於恍然——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