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研究路線

辰風的回答很簡單。

“人心”,這就是他的研究對象。

但王崎對這個結論很不滿意:“你糊弄誰呢,這麽大個項目是你一個人研究得過來的嗎?現在又不是學科剛剛建立的時候。說具體點。”

隨著研究的深入,學科的分化會越來越細。以地球歷史來舉例。在伽利略的時代,一個強一點的科學家就可以研究完所有能研究的物理。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初,就算是愛因斯坦也沒辦法研究完物理學的全部領域。

辰風說“人心”,就顯得太籠統了。按照王崎前世的科研方法,人類大腦的一個功能區就夠養活成千上萬的研究者了。

“具體點說,就算人心的形成。”辰風問道:“三清之說知道嗎?”

王崎點點頭:“人心三分,最根底的部分為血脈本能,曰元始,曰玉清。制約元始著,為道德,曰太清。本心所能把握的本分,稱之為靈寶,曰上清。”

辰風點點頭:“這套理論其實漏洞不少,非常原始簡陋,但給了我很多的思路。”

“我跟你說過,我在做兩條線的研究,一條是研究腦、魂魄和思維的關系,另一條就是研究人道和人心。前面那一條就是玉清元始,後面那一條就是太清道德。”

人心是什麽?意識是什麽?

從不從的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王崎這個物理學家投胎的家夥眼中,人的意識就是信息以負熵的形式組織起來後形成的存在,並且有可能在物理體系裏占有特殊地位。而對於大部分生物學家來說,意識就沒那麽玄乎了,它只不過是人腦的機能,是大量神經元運算的結果。

辰風顯然是屬於後者的。他主要研究的,就是這個“結果”是怎麽形成的。

“東家你這思路有點奇葩啊。”王崎皺眉:“這個項目的兩邊聯系性真的不大。”

按照他的理解,前者是神經科學,後者是社會科學,差別很大。

辰風搖頭:“我並不研究‘道德’具體是什麽,也不研究什麽‘道德’符合倫理。我只研究道德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與元始發生作用的。同理,我也不研究某個本能反應有什麽用,是什麽機理,如何產生,我只研究這眾多的反應是如何形成那龐大的‘元始’,‘元始’又是如何與‘道德’相互作用形成靈寶。”

王崎再次提問:“那麽為什麽要涉及‘人道’這個大題目?”

“想要搞清楚‘道德’就必須得知道它是怎麽來的。”面對王崎尖銳的提問,辰風胸有成竹:“你知道什麽是‘偽社會性生靈’嗎?”

王崎搖頭。他只知道“社會性生物”,比如螞蟻、蜜蜂一類的。至於“偽社會性”,他還真不清楚。

“這個概念在靈獸山也是很偏門的說法,你不知道才正常。”辰風正色道:“這個詞,其實是專指人族的。”

人類與典型的社會性生物不一樣。螞蟻和蜜蜂的社會性都根植於本能,而人類的社會性則並不是基於遺傳的。若是一個嬰兒一出生就被隔離於人群之外,他長大後必定不會說話,不懂思考,不會體現出半點社會性。

在這一點上,人族甚至不如狼。

但是,單獨的人遠離群體卻又很難生存下去。而人群聚合在一起後發揮出的力量,也遠比各自為戰強大。

這又是典型的社會性生物。

這種奇怪的現象,辰風稱之為“偽社會性”。

“人的道德既然不是來自血脈,那麽就一定來自於人道。”

“而人道則是來自於人心的匯聚。”

“這二者,實際上還是一體的。”

“不得不承認,我有些佩服你了東家。”王崎忍不住鼓掌:“思路很不錯。那麽你的目標是什麽?”

辰風敲敲桌子,笑道:“人道這條線路的目標其實並不大,但是呢,按照我們的合同,我還不能告訴你那麽多。所以這一點請容許我保密。”

這就是現代的科研團隊。除了實驗項目的領導者之外,下面的做實驗的學徒既不必知道實驗的整體計劃,也不必知道實驗的最終目標——當然,也不排除他們根本就看不懂實驗數據。

倒是辰風那諱莫如深的表情讓王崎拔了個寒戰。

尼瑪這貨的目標不會是“全神州的修仙者聯合起來”吧?還是“一個幽靈,一個紅色的幽靈徘徊在神州大陸”?

除了這個嚴格保密的目標,辰風其他的研究目標都很明確。他的研究其實和他的修行是一體的,而且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首先,對於神經、魂魄的研究,目標就是加深他對陽神閣理論基礎的理解。然後對心法微調,完成對金丹的構建,鋪平通向元神的道路。

而對人心、人類思維的研究,目標則是強化他幻術類法術的威力。只有對人心足夠了解,才能把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