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與火之民

火之民是這個宇宙最古老的生物類別之一。它們遠比巖質行星的土之民、氣態巨行星的風之民與遠日行星的水之民要古老。

這很好理解吧。畢竟,這個宇宙,最早誕生的天體是恒星。

而行星、則必須等到這個宇宙產生了足夠多的比氫更重的元素、第二個世代的恒星誕生之後,才有可能出現。

最為古老的天眷遺族,就是天體妖靈與火之民的族群。只不過對天眷遺族來說,他們都是天人大聖的追隨者,在那個時代,沒有誰會在意彼此之間族群的差別,更不會在意族群的強弱。因此,古老的天眷遺族並不一定比新出現的天眷遺族強,而新加入這個文明圈的天眷遺族,更是有無數機會追趕那些古老的遺族。

但是,與其悠久歷史相對應的,則是那無可探究的演化過程。

人族對於“觀察”的興趣更大於“征服”。仙盟那百年的觀測記錄中,就有許多記錄,證明了火之民之間也有生物性的差別。約束它們肉身的諸多力場,也能表現出“復雜”與“簡單”的區別。而龍族給予的情報更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火之民是一個沒有遺體化石的物種。

幾十、幾百億年來永不間斷燃燒的恒星,就相當於給每一個火之民免費的火葬。這比燃燒更熾熱的大氣,是他們誕生的苗床,亦是他們永眠的墳墓。

甚至連它們一路行來的足跡,都會被故鄉所焚毀。

而火之民最早的遺跡化石,也必須等到它們能夠登陸自己故鄉恒星的其他行星為止。

而在這個世界,能夠進行這樣的航行,也就意味著至少大乘期的水準。

水平再低一點的話,就根本沒有橫渡虛空的可能。

當然,這對火之民來說,反倒不算什麽事了。

不同於巖質行星表面,恒星的表面往往不會有太過復雜的生態系統。正是因為沒有“生物圈”這個負熵系統初步處理靈氣,恒星靈力在“易吸收性”“易轉化性”上都不如行星表面。

但是,在靈力的濃度與質量上,恒星的靈力遠勝行星。

火之民們起步會有些艱難,可入門之後,便會有著“爆炸”一般的修為飛漲。

畢竟,恒星的“聚變”,本身就是“無序趨向有序”的過程。而恒星的陽氣,便是行星“負熵”的最初來源。

對於火之民來說,只要過了第一關,踏上修行之路,那麽一路突飛猛進到分神期都不是問題。

而由於先天體魄的關系,同級修法相同進境下,他們的戰鬥力,更是遠勝行星上的生靈。

但是,這卻不是沒有代價的。

和行星上的生靈不同的是,火之民修行之路,並非是“壽元悠長”下的大道獨行,而是燃命燃魂、與死亡爭分奪秒的驚險賽跑。

他們的修行,是“減壽”的。

修為越高,陽火之力越是集中,內能越強,也就越是容易趨於混亂。

甚至每一次沖擊關竅,都有大概率折壽與死亡。

除非在元嬰期的時候就做出抉擇,放棄火之民的先天特性,以元嬰重塑靈體,逐漸脫離“火之民”的形態。

這便是元嬰法的真正特效了。絕對的普適性,任何生靈都能用它轉化為統一形態。

但是,這卻等若拋卻了自己先天的肉身,赤裸著一個元嬰。有道是萬劫陰靈難入聖,選擇了這種道路的火之民,甚至失去了在恒星表面生存的本事。

絕大多數火之民都沒有條件選擇這一條路。除非有一個修為臻於天仙境界的親友可以在轉化的過程中將他們帶到行星,否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元嬰在陽火之中活活煉死。

而唯一的希望,就是在燃盡壽元之前,沖破最後關隘,打破內外系統的隔閡,獲得恒定的負熵。

這也是……王崎面前這一支火之民的過去。

他們學會了修法,也就學會了這燃燒生命沖向永恒的途徑。

這一支火之民真正的種族名,是“真炎神”。

在那樣的生存環境與技術背景下,真炎神擁有著特殊的生存哲學。在他們的世界觀裏,人生便只有三種狀態:死亡、沖向死亡的燦爛,以及沖破一切之後所得到的“永恒”。

畏於壽命的減少而不敢提升修為、沖擊關竅修士,必然會在不久之後歸於故鄉的永恒之火。這與死亡沒有任何區別。

而修煉,便是燃燒自我的燦爛。

其結果……就只有“死亡”與“登仙”。

後者,便是“永恒”了。

當然,這種美學的養成,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修煉。

還因為他們所使用的攻擊。

也就是“冰”。

絕大多數火之民是沒有辦法獲取天然纖維的。而恒星表面也不會有礦物的存在。衰老與瀕死的恒星,或許會有大量的金屬元素——比如紅巨星的內核,就必然有大量的鐵。但是對於一般的火之民來說,這些元素都處於無法開采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