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範疇論(第2/2頁)

王崎當初提出不完備定理,幾乎毀了半個萬法門。

但是,為什麽只是半個?為什麽在算主如日中天、離宗多於連宗的情況下,依舊只有“半個”?

因為,邏輯,其實和算學的整體,不是那麽密切。

或者說,只有邏輯學家,才會關系邏輯本身。更多的算家,其實並不關心邏輯。邏輯有矛盾就有矛盾,也並不影響任何算學的實際證明。

之所以有很多修士道心失守,還是因為算主那“尋找到算學統一根基”的美麗圖景太過誘人,導致很多人都堅信這一點罷了。

就好像原子理論並不會影響正常人對宏觀事物的感知一下,萬法門弟子在數數的時候,也不會將自然數想象成“等勢集合的類”。

甚至還有很多算學家覺得,不完備,不相容,都只是“邏輯”與“集合”本身問題,而不是算學的問題。

算君就是這種思想的代表。算主踐行他的理想時,算君就完全不在意,似乎成與不成都沒關系。

不完備與不相容本身也有這種傾向——問題只是邏輯的問題,而不是算學本身的問題。

它們看上去更像是算主道路上的攔路虎。

集合論帶個萬法門的好處,似乎只有“統一的、方便表述各種抽象概念的語言”這一類。

而“結構”這是另一個層面的事情了。

布爾巴基學派宣稱“結構”是“數學家使用的數學基礎”【而非“邏輯學家使用的數學基礎”】他們從另一條路上出發,去統一整個數學領域。

在布爾巴基學派之前,“結構”這個概念就已經存在。他們只不過是像希爾伯特希望用康托爾的集合論統治數學世界一樣,指出“結構”這個概念可以用作“統合”。這個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在地球,只需要極少數的“母結構”,就能討論大量典型有有趣的例子。

布爾巴基學派甚至影響了數學的學科劃分。數學不再像古典時期那樣,分成算術、代數、幾何、分析幾個大類,而是出現了“拓撲代數”、“代數幾何”這樣的分類。

這個基礎是能夠改變世界的。

而“結構”這個概念的進一步升華,就是“範疇”。

某一類型的結構的所有有可能的例子的類,再加上保持這種結構的所有函數,就是“範疇”。

範疇是一個比結構更加靈活的概念。

範疇可以認定為結構概念的一個特殊情形,而另一反面,集合及其函數有可以視作為範疇的一個特殊情形。

集合及其函數、結構及其射態,都可以構成範疇。

它同樣具有“成為整個算學基礎”的潛力。

這也是布爾巴基學派的另一個重要補充。

而另一方面……

這玩意總算是比前面的諸多理論接地氣了一點了。

至少,範疇論是可以應用到計算機科學裏面的——雖然王崎已經忘了具體是怎麽回事。

畢竟這在地球也算是比較高端大氣上档次的技巧了,一般的程序猿未必懂。

另外,就神州這與地球完全不同的技術史……

確實很讓人心裏沒底。

但王崎卻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基派理論,已經成為他修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若是他出現功法沖突的話,那麽很有可能就是源自於算君的虛相修法,和這一部分的沖突。

仙盟以前很少出現這種問題。因為就算“理論”不同,“應用”也不是不能兼容。獸機關集群對他來說,只是“用”,應該不會出現問題。

但是,龍皇預言卻是超越一般因果的,不可不防。

所以,王崎只有選擇這一條路。

這樣,方能將他自身的算學水平,與獸機關集群、自身修法更好的結合起來。

雖然也是一條黑路就是了。

但他王崎,就是打算生生走出一條路。

在對這兩人布置完之後,王崎又說道:“趙師兄,我之後打算去拜訪毓族一趟,提前解決一些……有可能算問題的問題。我記得你也打算去那邊處理一下毓族的教育問題吧?一起上路,我還有點事情,單獨拜托你一下。”

“行啊,沒問題。”趙清潭自無不可。

魏滄便先行離去。而趙清潭叫上了椒·樹海花,跟王崎一起走向毓族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