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2章 三昧無定輪(第2/2頁)

牟修樓陀略顯訝異,隨即拊掌而笑:“施主獨具慧心,七巧玲瓏,不入佛門實在可惜。沒錯,吾以施主所言之法,配合修梵慈心三昧術,窺得未來因果之弦,從而稍加撥弄,促成了眼前之局。

在命運長河中,吾得見,羅施主與那血痂僧有一段恩怨,只要引得血痂僧入局,施主便會隨行,至於嶽佛友,則與兩卷《賢劫千佛經》有緣。

故而吾所行之事,只需放出兩則消息,即顛善倒惡無由法輪與《賢劫千佛經》在夜摩天之內,之後任由諸般變數衍化,最終達成此局。”

羅豐心中感嘆,這才是精修占算之術的修士想要達到的無上境界,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想要改變未來,達成自己渴望的結果,需要做的並非是如何勤奮的參與其中,糾正命運前進的路線,而是在上遊輕輕投下一塊小石頭,經過中遊的激蕩衍化,從而令河流的下遊改道,進入預定的河口。

在占算到未來的情況下,占算者出手改變未來,是會遭到命運的反噬,但反噬的程度,乃是視占算者的參與積極性而定,至於未來被改變的程度大小,卻是無關,因為未來本就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所以,牟修樓陀的做法才是最佳的改變未來的手段,她既沒有托夢講道,也沒有動武強迫,只是輕飄飄的放出了兩則消息,沒有特意針對誰,最終卻將羅豐和嶽鼎兩人吸引入局。

既能達成既定的目標,又令受到的反噬降至最小,從生意的角度講,可謂一本萬利。

羅豐又道:“尊者言,三界眾生緣起緣滅涅槃大陣共有兩步,前者入滅,後者重生,而尊者要我等在入滅之後使用因果斷滅石三昧無定輪,這豈非意味著,尊者無法參與第二步的重生,為何不直接在第一步的時候使用呢?”

牟修樓陀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拿出一個茶壺,向三人的茶杯中注入香茶,然後才道:“一場宴席須等客人們盡數入座後,方可開始,至於開宴之後,客人中幾人願意享用佳肴,幾人拒絕進食,則無關緊要。”

盡管沒有明言,羅豐已是明白,要開啟涅槃大陣的第二步,則必須在第一步中,使夜摩天的生靈盡數入滅,這相當於一種類似蓄洪的作用,只有儲蓄了足夠強大的能量,才能發動第二步的重生,故而牟修樓陀無法在第一步開啟前斷去自己的因果。

而且,即便其他的眾生可以缺失,牟修樓陀作為夜摩天中修為最高者,無疑是最不能缺席的。

“……這可真有意思,墮落從惡者可以獲得新生,堅持為善者卻要歸於虛無,這便是佛門說的善惡有報?”羅豐不無諷刺道。

牟修樓陀將手中香茶飲盡,坦然道:“舍吾一人生命,換取蒼生慈悲,這不正是公平嗎?地藏菩薩發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亦是此心。”

她的臉上露出一抹由衷的笑容,為自己的犧牲而欣喜。

羅豐不為所動,道:“救蒼生是善行,而非善果,不可混為一談。好人終須犧牲,壞人卻得原諒,這等結局我向來厭惡,相比之下,道德聖人的弟子救落水者,得饋牛以報,聖人聞而贊雲,天下行善者將眾。這才是我所欣喜樂見的。”

他上學塾時最討厭的一句話,便是“有心行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若冥府真以此來判定一個人生前的功德,那這世上,除了天生善心的家夥外,還有誰願意行善。

道德聖人的話雖是功利,卻是真正的救世之言,而前者不過是理想者的童真之言,可笑可憐。

只是,牟修樓陀顯然有著不同的見解,而嶽鼎似乎也有分歧。

“須彌藏如來,無間納修羅。無善亦非惡,往死即向生。”

嶽鼎念了一揭禪詩,隨即就縱身躍上半空,往陣法中源源不絕的注入佛力,同時豎掌於胸口,念誦極樂往生經。

“善哉,吾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牟修樓陀笑靨如蓮,聖潔無垢。

她妙手一推,將三昧無定輪和因果斷滅石交予羅豐,隨即開始講解如何主持運轉三界眾生緣滅緣起涅槃大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