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0章 門派雛形(第2/3頁)

一是妖族食人,人之血肉對妖族來說是美食,而且修行者的肉身更是大補之物,彼此既然是食物鏈的關系,自然沒有化幹戈為玉帛的道理。

二是妖丹暴利,妖族的價值過半都在它們的一粒妖丹上,除此以外,盡管它們的某些部位是煉器的上等素材,可相比之下,煉體修士的肉身同樣蘊藏雄厚精元,是絕佳的煉器素材,而且修士通常攜帶有法寶,獵殺修士獲得的好處只怕獵殺比一窮二白的妖族要多得多。

三是妖族沒有背景,明明獵殺修士的好處不差於妖族,但大家仍會選擇後者,只因前者通常會有靠山,加入了某一門派,擊殺他會遭到他所屬宗門的報復,而大多數修煉有成的妖都是占地為王,很快投靠別人,加上妖族的多樣性,彼此功體不兼容,注定它們很難像人族一樣開山立派,傳承道統,加上人族和妖族是敵對的勢力關系,殺了便殺了,即便你願意放過對方,對方也未必願意放過你。

然而,這三種原因其實都可以被化解,羅豐所傳授的六道宗基礎功法,同衛道士的禪渡宗不同,兼容人鬼妖魔,不管是何種族都能修煉,而且這套功法屬於玄門正宗,並沒有吞噬外物來增加修為的捷徑,一旦吃人得到的好處還比不上正常修煉帶來的進步,妖族自然沒必要冒著得罪門派的危險去吃人。

同樣,修煉了這套功法,接受了玉洲的修行體系後,便能徹底擺脫傳統的妖族修煉法門,從而改走渡道劫、凝道種的路子,根本不需要妖丹的存在,而沒有了妖丹,獵殺妖族就失去了最大的價值,叫人沒有動力,畢竟只有利益高於風險,才會督促人去積極行動。

至於靠山一事,羅豐現在打算建立的門派,就是將來托庇妖族的修行門派,令它們不再成為無根之萍。

當一只妖不再吃人,又沒有妖丹,還沒有像樣的法寶時,除非是冤家路窄,否則一般人也沒興趣去獵殺這樣的妖族,根本得不償失,簡單的講,就是風險大過利益,沒有殺戮的價值。

反過來,妖族想要壓倒人族,也是極難辦到的事情,除去天賦外,數量也是一大關鍵。

“又是這群披鱗帶角之輩……”

“不過是群扁毛畜牲……”

“真正想不通,羅浮仙尊為何允許它們來聽道……”

山下的人群中,不時有人用仇恨兇惡的目光盯著東南方的妖族聚集地,雙瞳灼灼,幾乎要噴出火來,為此甚至聽漏了羅豐講道的言語,而且靜坐的姿勢也時不時的扭動著,注意力無法集中。

對此,羅豐也是任其自然,沒有勸誡也沒有明令禁止,因為這本身也是一種大浪淘沙的篩選過程,一個容易受情緒影響,連專注修行都做不到的人,無論天賦有多好,都很難在未來有所成就。

他並非要勸人放下仇恨,六道宗也從不講什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而更偏向快意恩仇,可縱然是身懷血海深仇,也該明白,當下唯有專注修行,提升自己的實力,將來方有報仇的機會。

踐行一切的基礎是實力,唯有強者才能追求逍遙自在。

人與人的交往中必然存在沖突,有人快活了,必然有人不快活,有人覺得自由了,必然有人覺得不自由,而決定這些的關鍵便在於各自的實力。

強者快活,弱者不快活;強者自由,弱者不自由。

追求強大,渴望變強,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同樣是六道宗的教義,所以才會有“活著的天才方是真的天才,死了的天才都是廢物”的說法。

別以為一時分心沒有關系,事後可以從其他人口中打聽到內容,相同的話,從不同人的口中說出來,其效果是不同的——這並非指說話者的地位,而是指說話者的修為。

羅豐在講道之時,暗運真元,催化心靈映射之術,將法力化入語言當中,不同集中力的人聽到,會有不同的體會。

最差者便是那些分心之人,等到結束後,他們會發現自己聽到的都是支離破碎的語言,無法串聯成章;尋常者聽到的則是一篇高深莫測的口訣,玄奧歸玄奧,事後仍需自行參悟;專心者聽聞時會覺得字字珠璣,每一字每一句都印入他們的腦海中,無法忘卻,並立即領悟內中的深意;最虔誠者在聽到的同時,體內真氣就已經順著口訣運行,腦海中也會自行成象,演繹所講述的內容,甚至他們會進入一種旁若無人的狀態,整個世界只有當事者一個人,再無其他。

所謂道不傳非人,法不傳六耳,一樣的師傅,一樣的口訣,結果弟子的成就卻各不相同,原因便在於此了。

那些上乘功法的秘籍也蘊藏相同的功效,通常只有真本才能將完整的道統傳授於人,因為只有真本上才存留著創作者的真意,其余拓印來的復本,只是單純枯燥的文字,後人很難從中領悟到創作者所要講述的大道,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而且走出來的道路與創作者會有微妙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