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0章 心靈拷問(第2/2頁)

每回答一個問題,就相當於將自己用來遮掩肉體的虛偽“衣服”剝下一件,漸漸露出最真實的自己,對於那些“偽君子”,這無疑是件受折磨且羞恥的事情。

即便是那些以替天行道為己任的正人君子,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保證不生惡念,有的時候也不免會對美人、至寶、絕學生出覬覦之心,對他人的成就生出嫉妒之情,產生過橫奪的惡念,要承認這一點,無疑是極其的痛苦,就像是在向他人宣告,自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

反過來,那些邪道魔頭也不好過多少,他們或許不介意承認自己的欲望和惡念,甚至以此沾沾自喜,卻對自己偶爾生出的善念、憐憫覺得羞恥,哪怕殘忍嗜殺的魔頭,心中亦有軟弱的一面,他們或許能狠心殺害無辜的嬰兒,乃至有血緣關系的血親,卻會對一只貓,一條狗,一朵花生出同情之心,不忍傷害。

他們若承認這一點,就等同向他人宣告,自己並沒有對外表現出來的那麽無情、那麽恐怖,根本配不上大魔頭的稱號,有時候也會跟他們所鄙夷的那些正道人士一樣,生出虛偽的善念,想要做一些善事。

這種承認所帶來的作嘔感,和正人君子承認自己是個“偽君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非是臉皮厚就能做到。

任何人在回答之時,都容不得半點遲疑與猶豫,更不準有一絲虛假,因為這一切的疑問都發自內心,弄虛作假又能演給誰看?

如那些裝瘋賣傻之輩,以及厚顏無恥,徹底丟棄羞恥心的人,他們面臨道心拷問的時候,並不會比別人輕松,甚至更加艱難,只因每個人心中都有在乎的東西,或是朋友,或是親人,或是自己,平日裏的偽裝在這一刻毫無作用,他們的演技越是精湛,面臨拷問就越是艱難,一旦生出僥幸的心理,以為可以欺瞞或者拖延,立即就會遭到天劫的懲戒。

任何的猶豫,都代表了本心的動搖,道心的不堅定,在天劫氣息纏繞之下,這猶豫立即會引動心魔,致使修行者走火入魔,陷入瘋狂。

修行者的回答,並不需要考慮善惡與正邪,一名正道人士可以大義凜然的回答說,犧牲自己,拯救蒼生;一名大魔頭則也能理直氣壯的說,寧負蒼生,不負自己。

兩種回答皆無對錯,最重要的是直面本心,不能有動搖,動搖就意味著否定自己,否定自己堅持的道路。

這一考驗對羅豐來說,幾乎沒有難度,他以波瀾不興,平鋪直敘的語氣,一一回答了所有的心靈拷問,平淡得就像是在說他人的故事一樣,絲毫不為那些刁鉆問題所惑。

這種心靈拷問全部發生在精神領域,與外界的時間流速毫無關系,若是本人生出遲疑,一絲猶豫就可能過去一個世紀,但若是本心堅定,不為所動,坦然面對一切,縱使回答了千百個問題,也不過是一眨眼的工夫。

而在回答掉這些問題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過往的記憶,羅豐過去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一一展現,無論是痛苦的、憤怒的、悲傷的、懊悔的……舊事重提,只有一問“若能回到過去改變這一切,是否願意用現在的人生去交換?”

這一問題實在具備極大的誘惑,哪怕是那些輕松渡過第一波心靈拷問,心性至善或者至惡之人,在面對這一疑問時,也無法迅速做出回答。

若能回到過去,填補缺憾,化解厄運,襄助朋友和親人,讓他們過上幸福美滿的人生;若能回到過去,把握時機,掌握奇遇,得到更強的功法和更多的天材地寶,讓自己的修行路途更為廣闊;若能回到過去,在面對人生抉擇之時,做出不同的決定,讓自己能有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

這著實是一個直指本心,乃至超越本我的問題,而且無法欺騙,無法用謊言來的隱瞞,騙得了誰也騙不了自己,就算是羅豐,當初也有曾有過心動,有過猶豫,經過一陣頗為艱難的掙紮後,才做出了決定。

不過,他終究是經歷過了,心中也早有了答案,如今舊事重提,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麽困難。

正如他在過去時空中感悟的那般,在經歷過考驗之後,四重問道境拷問心性的難度,對他來說已經沒了一半——

此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