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殺意(第2/3頁)

“如此循環往復。”

東皇沒有說話,只是深深看了大慈仁聖天尊一眼,而後向著他身後的瓦罐一抓。

那封印著蘇雲溪的瓦罐被直接攝去,天尊面對這種無禮的動作卻也不惱,只是道:“你那相好的神女是那身軀當世,而這瓦罐中封存的是前世,當世前世相遇,二者只有一人可活,要不要我幫你處理了這個問題?現在這前世身被灌注了天之子的尊號,法力無窮無盡,更宛如一個定時炸彈,若是把你座下那神女吞噬了……追悔莫及啊……”

“我會請天尊到場的,還請天尊記得,您欠我一個人情。”

東皇的身影消失,歲月神火在這片天地內綻放,大慈仁聖天尊敲了敲船艙的腐朽木板,頓時三千年的歲月時間轉眼回歸。

“是的,是一個大人情,我等著你找我。”

大慈仁聖天尊一個叩指送走了東皇,緊跟著看著四面八方那些無窮無盡的雲靄,不由得搖了搖頭,突然嘀咕起來:

“這麽多人情啊……怎麽還得清,要不要找個地方躲起來……”

……

八方世界之中,非想之世。

八世之內最特殊的一片世間,所謂非想,即“不能說其有想或無想”,是介於“有”與“無”之間的一片世間,用地球的一個簡單定理稱呼可以解決這個繁雜的問題,那就是“薛定諤定律”。

從空無邊處起空想,於識無邊處起識想,在無所有處起少想,為一切認知本根元始,如夢中白夢。

非想之世,生一切妄想,見一切真實,定中察覺一切,又不為一切所動,它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世界,是一切已知的混亂思維的集中地,荒誕無稽,卻在冥冥中又有一定的規律與道理可尋,這片世間內有無數漂浮的遊蕩眾生,這些家夥,是“非人眾生”。

不論生靈的形態怎麽改變,只要還在羅天之內,便跳不出四大眾生的框架,這些詭異的聖靈也是一樣,它們仿佛是其余七世界眾生中思緒構築的集合體,千奇百怪且沒有固定形態,唯一相同的,是它們都有兩只“眼睛”,漆黑無比,中間的瞳孔又是全白,即和正常的黑白眼睛的色彩是相反的。

這些思維生靈,每一只都是一片“小世界”,即其余七方世界內“人間”、“天界”、“小世界”、“瓶中小界”、“天地雛形”。

這些思維生靈的行動也是沒有規律的,而在太上老君看來,它們其實可以用更高等的一類稱呼。

“神。”

太上老君注視著非想之世,這些遊蕩的思維生靈,漫遊在思維與認知構築成的大方世界中,背景色是灰蒙蒙的,任何的色彩在這裏都沒有辦法出現,思維神們處於模糊與清晰之間,這恰好是印證了,“一切想法隨時都會被遺忘”的論證。

什麽是模糊,什麽是清晰,什麽是虛妄,什麽是真實?

或許來到非想之世,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往往,天尊之下的人物,來到了非想之世後,會因為這一切的沖擊而感覺到絕望,最後自己的意志崩潰,墮落成瘋子,或者成為和這些東西一樣的思維輪廓,徹底陷入混亂之中。

境界低微者不可直視,否則會讓他們的世界觀崩塌,導致精神意志的雙重毀滅。

“當年太上昆侖……不,東王公,他眼中所見到的,玄古之君借助無何有之鄉達成願望,大宗師以這些思維神為原本,復制出了太上之氣,而東王公眼中只看到玄古之君的背影與淡淡輪廓,非想之世不是可以隨意觸碰的,哪怕只是見到一點點的側影,都可能讓一位大聖誤入歧途。”

太上老君說出了當年的一則舊世,而言下之意則更讓人震驚,那就是當初玄古之君以大宗師之力,借無何有之鄉之空間,又創造天冥之門,挪移諸思維之神為源氣,創造了一切妄境……或者說,他把原本遙不可及的“桃源”,生生向著“桑樹”拉近了。

桑是真實,是苦難,是輝煌,是善;桃是虛幻,是美好,是晦暗,是惡。

簡而言之,即可以看做是依托於羅天與八方世界的另外一面,是比空無更加不切實際的去處,所以天上天下,都把這個稱呼為“妄境”,人人都可能進入妄境,當然最直接的,就是看一眼非想之世。

即使是大聖,也會墮落,陷入瘋狂不能自拔。

聖字畢竟依托於世間才能存在,如果對於世間的正確認知都消失了,那麽聖也就墮落了,墜下了不可企及的高台,連人都算不上了。

老君的手指放在耳朵上,隨後從裏面撚出了一根繡花針。

老君脫去上袍,佝僂的脊背漸漸挺直,血肉鼓脹起來,那幾乎托到地上的長須在這片非想世界中雜亂的虛浮飄蕩,就像是失去了重力的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