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三之道(一)

人修行之後覺醒三我,其為本我,真我,道我,“一我”死去則有“次我”替之,直至三我全部消亡,這個生靈的意識和判斷才算是徹底的消失在世間,並且不可復原。

天尊中,以太初天尊為例,太初天尊,元始天尊,元始天王,這三個人分別代表渾噩的本我,智慧的真我,無情的道我,先天天尊會把自己的三我分離出來,成為天尊諸身之中的“本身”、“真身”、“道身”。

既“三我”屬於精神層次的概念,那麽肉體層次,自然也會有對應的變化,這就是“三身”。

但不是所有天尊都能夠無所顧忌的“斬三身”的,這種操作,在封神演義,乃至於洪荒時代被稱呼為“斬三屍”。

……

當然,事實上,道家的“斬三屍”,具體其實是“三屍九蟲”,因為上屍蟲有三,中屍蟲有三,下屍重還有三,所以是九個蟲子,每三個蟲子形成一個叫做“鬼神魄”的玩意,很多修行人不能成仙就是因為三屍未除,所以無法全部遏制自己的欲望與感情。

三屍這個玩意呢,“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發落、口臭、面皺、齒落。

“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氣多忘,令人好作惡事,啖食物命,或作夢寐倒亂。

“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搔擾,五情湧動淫邪,不能自禁。

所以也有地攤文學說彭祖就是三屍蟲化成的,還有一個說法是因為彭祖第一個斬三屍,所以三屍都姓彭……

《中山玉櫃服氣經》則稱“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然後會鼓動人發生的罪過,也和之前的三彭差不多,反正都是一個意思。

道教認為三屍代表“癡狂,貪婪,憤怒”三種負面情緒,而在洪荒時代,被認為是人的“善”、“惡”、“執著”。

三屍斬卻,等於了斷凡間一切糾纏,沒有善則視眾生為螻蟻,沒有惡則看萬物為芻狗,最後失去執念,那麽這人也就廢……咳,不是,是成聖了。

……

太平天尊現在施展的手段正是如此,他的本尊被大帝混沌拉入混沌界,進行一對一的單挑,而他的影子,即瘋狂的道我“大邪見”,則是和道母對上。

而那個沖出去,因為受到同為“持天者”的吸引,而顯化出來的,則是太平天尊的“真我”。

這個家夥……就是原本未曾受到赤明劫影響的“太平天尊”!

或者說,直稱為“鴻烈天尊”。

而陰天子,是太平天尊當年斬出去的,用來施展“太平妙術”的三尊“化身”之一,本意是統帥幽冥,他帶著的是《核事文》,而另外兩個化身,自然就是《神道書》與《浮華記》,只是如今這兩個化身未曾出現,並不知道是被收回去了,還是同樣躲藏起來。懼怕太平天尊對他們進行清算。

但這不重要,如果這兩個化身還活著,那狀態恐怕也不會比陰天子好多少,他們是不敢面對太平天尊的,因為一旦見面,很大可能就是直接被收回,連抵抗都做不到。

那麽,身為太平真身的鴻烈天尊,因為受到持天者狀態,以及洛神氣息的吸引,故而他摒棄了其余所有的蓋世大聖,直愣愣的就向著東皇太一撲去!

東皇太一頭頂上大鐘轟鳴,高天星盤內,已經有近百顆星辰開始移位,這預示著清靜止境的崩塌已經快要到來,諸天星辰雖然繁多,但是能夠在太一星盤內擁有名字的恒星,事實上也不過就只有九百多個而已。

東皇使巨闕漂浮在身前,隨後呼喊四禦一帝,五顆大星從星盤深處被召喚出來,強化了一次清靜止境,這讓原本即將松動的第一百零一顆星辰又固定了下來。

清靜止境如果破碎,那麽東皇太一就會崩毀在這裏死去,而破解的方法自然也簡單,源頭就出在對方的身上,只要把太平天尊幹掉,不僅自己能活下來,天尊的位置也可以得到。

於情於理,於世間於萬物,於公於私,太平天尊都必然要死。

巨闕劍的威芒讓鴻烈天尊卻步,他降臨下來,突破了世間封鎖,宏偉的光芒照耀乾坤大世,半個宇宙都被他的光輝照亮,凡是被光雨浸沒的星辰,死寂的恒星都重新被點燃,而無數帶有生靈的行星也同樣被化作焚火地獄。

巨闕被握住,隨後向前一壓。

世間最不可抵擋的劍依舊是威風不減,鴻烈天尊沒有硬抗這一劍,而是遠遠的避開,但當他轉頭時,脖頸上依舊出現了被巨闕斬出的劍傷。

“不可抵擋,不可退避,不可躲。”

東皇壓劍指向他:“我沒有記錯的話,天尊的時代是赤明之前,龍漢之後,所以沒有見過龍師,更沒有見過越客,不過那不要緊,今天你見到了我,也能有幸品嘗一次巨闕劍的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