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逝者不見,萬籟俱寂,是為“無響”(第2/2頁)

“凡人們用影來辨別太陽的方位,那是道所在的天空,而我們的身後沒有影子,前面卻還見不到太陽,手裏拿著的,只有一面盛滿了水的鏡子。”

他松開韁繩,望著渾淪。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但你說的,我還未見青石,還沒有離開世間。”

“即使我從未真正踏足過塵世。”

神祖頷首不語,心中卻依舊帶著對眾生,以及對太一的慈悲與憐惜。

若是仙祖放棄如今所得的一切,重回世間。

最後的結果,必是仙祖歿去,天尊盡滅,而四百個大衍成就的羅天,也會化為死地,因為光陰不可回溯,如果回溯,必是天地大亂。

或許到了那個時候,便會重現前宇的景色,三片大海將重新衍化,再造世間?

……

北冥之海,銀色的滿月降臨到海面之上。

一位女子從中走出,在遙遠的時代終結之後,她終於出現在世間。

常儀負手,遙望這片浩瀚的海洋,他向遠方的雲靄中走去,逐漸進入一片荒蕪的灘塗。

青牛陷在泥濘中玩鬧,甩著耳朵,有個姑娘也坐在泥濘中,似乎渾不在意自己的模樣。

那是姬紫雲,她在刨些什麽東西。

道德天尊與孔丘正在前方。

“前宇以來凈骸遺留的輪廓,化為了北冥的滿月,黑海也成為銀海,如此陰陽開化,有了太極,才有了我與老君。”

常儀對道德天尊道:“無相之間,道德天尊已得正果,有時候大放棄便是大功,仙祖執著於‘斬’,老君執著於‘不知其來’,可皆不如道德天尊的‘不為之為’。”

“未想天尊,已證無為。”

道德天尊笑了笑:“放下一切,人人都是無為。”

常儀言道:“可惜,還差無不為。那麽,天尊尋我,喚我至此無相之間,來此相見,是要行元始,靈寶之事嗎?”

道德天尊搖頭,身邊孔丘言道:“想向無相之尊求得一問。”

常儀眨了眨眼,又望道德。

道德天尊指著正在刨泥的姬紫雲,對常儀道:“問無相之尊,泥濘之下,有無止窮?”

常儀看了看姬紫雲,看了看那片荒蕪的灘塗。

她伸出手,向上輕輕一托。

“你所求之‘要道’不在此間。”

道德天尊望向泥濘,下面被擡起的泥濘之中,仍舊是泥濘一片。

他搖搖頭:“難道就沒有止處?”

常儀道:“人人皆能見諸有,幾人可見諸空?”

道德天尊恍然大悟。

原來止處便是諸空。

別人看我是存在的,我看旁人是不存在的。

但歸於此逝者之泥中後,一切都不存在了,若還執著的追求止處,便永遠沒有止處,而如果付之一笑,便可得見諸空。

空者,無也。

老聃於此對常儀道謝,隨後轉身,贈孔丘一道古老精神。

“處乎無向,行乎無方。”

孔丘擡首一瞬,道德已非道德。

常儀了然:“原來天尊只差臨門一腳。”

道德天尊仿佛於空無之前向她道謝。

萬籟俱寂,逝者不見道德,生者見其容顏而不見其存。

老人在灘塗之間,證無響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