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結伴同遊

東王公三人和伏羲、女媧二人各自顯化自身大道和相應靈寶,彼此道韻勾連,展示自己對天地、對道的理解,以及自己的道途理念。

每個人因所修大道不同,對天道運化的理解也會不同,所持態度和手段自然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大道理念之分。

這種分歧往往是不可調和與轉變的,理念相似之人,可以稱一句志同道合,乃是真正的道友,這種關系往往是最可靠的,比如西方二人組中接應與準提兩位大能,都是心懷大慈悲,大毅力,為西方發展殫精竭慮,故而關系極好,億萬年兄弟,從未反目。

與之相反的卻是道門三清,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二人所持理念道路截然相反,又都是道心堅定,一往無前之輩,自然不可避免的產生分歧,最終億萬年親兄弟形同陌路。

這種說法,放在東王公前世,可以用三觀不合來概括,但卻又比三觀更博大、更形而上之、影響更深遠。三觀不合之人還有彼此包容理解的可能,但道途理念不同,尤其是截然相反之人,卻是沒有絲毫協調的余地,畢竟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的道途是錯的,否則一個否定自己所踐行的理念大道之人是不可能有多高成就的。

洪荒世界中,聖人執棋博弈,除了在億萬年不死不滅的漫長修道生涯中以作消遣之外,更是彼此所修大道理念的爭鋒和印證。在此過程中,不但可以通過影響世界走向,從而匯聚龐大氣運,更可以真實的踐行自己的理念,以圓滿自身道途。

東王公五人暫時只是大羅金仙的修為,就算道途有所不同,但並沒有大到彼此對立的程度。而且他們又不是聖人,已經到達洪荒頂峰,一舉一動都會產生莫大的影響,洪荒天地廣大,有足夠的空間來包容他們彼此的不同。

不過東王公並不擔心自己的道途與人相沖,他日後所持大道理念必然是包容涵蓋一切的帝皇之路,任何不同和分歧都是帝王制衡之術下的一環,他巴不得三界大能個個理念相沖呢,否則若鐵板一塊,他還怎麽做高高在上的仲裁者?

幾人輪流著闡述自己所領悟的大道,均覺獲益匪淺。時間一晃便是數千年過去,幾人論道完畢,便攜手向不周山攀登上去。

東王公看著這仿若巍峨巨人挺立一般的不周山主脈,心中陡然產生一種欲攀登頂峰,一覽眾山小的沖動。來到不周山,若不到山頂去體驗一番,未免不美。不止是他,便是西王母幾人也有這種想法。

不過不周山頂端直插青冥,有無量罡風雷火常年不散,大羅以下觸之必死,並不是一般人能上的去的。

東王公幾人乃是大羅修為,又有強大靈寶護身,倒是不懼這種發乎自然的天地之威,當下便開始朝山頂攀登上去。

行止半山腰處,卻見從另一個方向走來三個一身清聖之氣的道人。這三人為首之人是一個面色和藹的老者,後面二人面相要年輕許多,分別流露出威嚴和剛毅兩種氣質。

東王公心中一動,轉頭看向西王母。西王母面露微笑,道:“原來是東昆侖的三清,想不到三位道友也來了不周山,貧道有禮。”

為首老者道:“貧道見過太真道友,我三兄弟出來後,也曾前往西昆侖拜訪鄰居,卻被告知道友早已經出山雲遊,無緣一見。沒想到今日再不周山再會,實在是妙不可言。”

西王母向東王公介紹道:“這三位是東昆侖的老子、元始、通天三位道友,合稱三清。小妹化形之後,雖然未曾離開過昆侖山,但跟這幾位道友倒是比較熟識了。”

她說完之後,又轉頭對老子三人道:“這幾位分別是紫府洲的太微東王公、青童君道友,鳳棲山的伏羲、女媧道友。”

當下眾人互相稽首見禮。東往公道:“這位老子道友,貧道在結成大羅道果時,在命運長河中曾有過一面之緣,一直無緣得見真人,今日道左相逢,不勝歡喜。”

老子道:“道友說的不錯,當日貧道結成道果時,也看到另兩位道友在同一時間成就大羅,但一直不知是何方大能,沒想到卻是紫府洲的太微道友,貧道幸甚。”

元始天尊道:“想不到東王公道友竟然與大兄是同一時間成就大羅,想必如今也是大羅後期了,貧道佩服。但不知那還有一人,道友可知道是何方神聖?”

東王公道;“貧道聽說西方須彌上中,有兩位大能,一位是混沌初開時一朵白蓮化形,一位是頂級靈根菩提樹化形,這二人都是有大機緣大毅力之輩,那第三人應該就是那蓮花化形之人。”

伏羲道:“那混沌初開之時,混沌青蓮孕育了五顆蓮子,分別成長為五朵蓮花,同樣分屬五行。這白蓮莫非便是其中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