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零章 三皇相會,天帝問心(第2/2頁)

而這三尊至人也的確給東王公帶來了巨大收獲,先是換來伏羲自稱天子,開啟人族封禪泰山,向天稱臣的古老祭祀儀式,讓東王公從天道手中竊取了部分人道權柄,從而完成一系列大計,得到龐大的人族氣運,修為節節攀升。

後來鯤鵬、冥河對他也多有幫助,要是沒有這三道鴻蒙紫氣,他未必有今天的成就。

如今連天道都被自己執掌了,天道聖人自然不在話下,三道鴻蒙紫氣各自完成使命,因果糾纏之下,也是時候再度圓滿了。

“多謝陛下成全!”

伏羲和孔丘心中一定,就見伏羲頭頂無聲無息的浮起一道紫氣,然後落入孔丘靈台之中,只是他此時沒有混元道果,故而後兩道紫氣融合後,無法和第一道成就至人的紫氣融合。

“孔丘,你前世史皇氏倉頡是天庭史官,而你又執筆寫春秋,以史為鑒,褒貶臧否,使亂臣賊子懼。這天庭史官之位,朕仍希望由你擔任!”

孔丘道:“陛下但有所命,丘無不應。丘即刻便讓善屍倉頡上天,完善天庭史記。”

“善!”東王公贊許一聲,又道:“孔丘,你儒家講究天、地、君、親、師,是人一生中必須尊崇、服從者。這五者之中,朕獨占其四,而人族只占一個‘親’。所謂君子直道而行,你既開創儒學,當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坦坦蕩蕩,事無不可對人言。朕今問你,在人族和朕之間,孰為重?”

“這……”

孔丘和伏羲同時眼皮一跳,沒想到天帝陛下問出這樣敏感的問題,直擊本心。這可不好回答,一個不慎,可能後果就很嚴重。

“不要遲疑,遵循本心。你當知道,任何謊言對朕都毫無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忠於自己的族群,這並不是罪。你不用擔心會惹怒了朕,這點度量,朕還是有的。”

“是!”孔丘看了伏羲一眼,表情沉靜,語氣堅定道:“在陛下和人族之間,臣忠於陛下。在人族和臣之間,臣忠於人族。”

“和禹一樣的答案,不過原因不同。”東王公語氣淡淡,聽不出喜怒:“禹忠於朕,一方面是朕一手栽培提拔了他,一方面也是大勢裹挾。而你忠於朕是發自本心,但更深一層來說,其實忠於的是自己的道。”

“甚好,甚好!朕希望儒家學問能一直是這種真摯的,積極的狀態,弘揚君子儒。而不是虛偽的,迂腐的,蠅營狗苟的小人儒。”

“如果你心中忠於的是人族,或者只忠於自己的利益,說明你之儒學,如諸子百家一般,不過是你達成目的的工具,非是心之所向、道之所在,而踐行不輟。”

“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儒家和法家之外,都是眾仙家為了在人族大運中分一杯羹而開創,目的不純、道之不存,非是踐行己道,故有其形而無其神,故難以包容承載人道。只有你我,當時開創學派之時,記憶未復,乃遵循本心而行,實則正是道之所系。”

“朕之所問,非是為難你,實則是問你之道心,是非和儒家精神一致。所謂的浩然之氣,是否真的至大至剛,純粹浩瀚。”

孔丘額頭上大汗淋漓,無聲無息之間經過了一場考驗,或許關乎到自己能否順利成聖,所幸自己過關了。

果然,只聽得天帝的聲音又傳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你表裏如一,坦坦蕩蕩,踐行著儒家提倡、堅守的道,是真正的君子儒。這樣的儒學,倒也有資格與法家並列。”

“朕也相信,忠於自己道的人,一定不會容許自己的道所延伸的理念,被扭曲敗壞。”

伏羲心神一松,既松了口氣,又隱隱失落,如打翻五味瓶一般,情緒復雜。

孔丘踐行自己的道,忠於自己的道,毫不動搖,在人族和天帝陛下之間遵循己道選擇了後者,讓他這人皇產生失落感。

但正因他忠於自己的道,豪無虛偽,體現出真正的儒家精神,才在天帝這裏過了一關,打通了後續成聖之途中最難的一個關節,讓伏羲松了一口氣。

否則的話,天帝不認可儒家和孔丘,想發揚儒學,立教成聖可就難如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