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武道之興

洪荒大陸,生靈無窮無盡,不過經過這數百萬年的發展,總體來說,還是以普通人族為主,數量占據一半以上。

雖說是普通人族,早沒了最初人族的種種神異,根腳也降低到了下限,但整個世界因靈氣充沛,土地豐肥,生民自然不同凡響。

由於呼吸的是夾雜著仙靈之氣,毫無汙染的新鮮空氣,吃的是被無邊元氣侵染過的水谷植物,即便本身不能吸收靈氣和元氣,但也被動的被滋潤著,故而人人身建體康,勇力非凡。

而且自從神農嘗百草,軒轅、岐伯等著《皇帝內經》,藥師佛開創醫家學說過後,人族的醫學發展早就形成一套完整體系,再結合道家養生術,很是出了些生死人、肉白骨的名醫,所以即便毫無修為在身的人,也能輕松力搏虎豹,只要不遇上天災人禍,活上百來歲輕輕松松。

雖然早已經距離上古朝不保夕的艱苦歲月遠去,但生民安居樂業的環境之下,便開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對於修仙訪道,長生不老自然極為追捧,仙道因而大興。

不過修煉並不容易,除了要有仙緣之外,還要有慧根,根骨、悟性、機緣缺一不可。

而且仙人重因果,一旦修仙,除非修的人間入世之法,譬如在龍庭中做官,受人約束、貢獻力量、不得逍遙,由國家體制代替承擔因果,不然就需要隱居深山,遠離紅塵,以清凈心來領悟仙道妙法。

所以雖然諸教派信眾不可計數,但大多只是普通眾,除了能培養高尚的道德,積累陰德,並一定程度上能得教派庇護之外,和其別的普通人並無不同,能夠真正拜入各教派宗門,學習高深仙法者鳳毛麟角,普通信眾一輩子都接觸不了更高層次的力量。

不過這種情況在武道大興之後便徹底得到了改變,相對於仙道高邈神秘,武道就十分接地氣了,入門簡單,對資質要求沒那麽高,而且也不用清心寡欲,人人都可修煉,就算不能夠有所成就,也能強身健體。

但所謂窮文富武,武道修煉固然要求低,卻相對的需要更加龐大的資源,尤其是在破碎虛空之後,不但越往後需要資源越多,修煉速度也更慢。

當年玄明被封為武道魁首之後,開始在三界廣泛傳播武道,在大秦官府的配合下,可謂成效卓著,不但在郡縣廣修武校,培養大秦戰兵,同時,也會選取一些條件不錯的孩童給予培養,至於大秦將校,那更是必修課,沒有武功在身的人,是做不了武官的。

如今十余萬年過去了,武道發展早已經蓬勃無比,在高層上,凡是修為不凡之輩,為了補充修為上的短板,基本都是仙武並修,即便一道走的更遠,另一道也絕不會懈怠。

譬如諸聖之流,因有著無窮混沌之氣吸收,道行上又沒有瓶頸,早就將聖人法體修到了和元神同一境界,下面的準聖吸收不了混沌之氣,速度倒是慢了很多,只能靠資源堆積,一時半會達不到仙道的高度。

不過在底層,修煉武道的人卻多不勝數,許多家世不凡之輩,資源根本不缺,但修仙沒有慧根,又舍不得紅塵富貴,武道出世,俱都大喜過望,便紛紛專修武道。

故而雖然武道傳出才十余萬年,但很快得到了一系列世家、地主階級的大力追捧推崇,修煉人數早就蓋過了仙道,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氣血沖天,一舉一動都有萬鈞力道的武者。

而且隨著武道興盛,也沒有哪個聖人立教,氣運蓬勃昌隆,各地修為小有成就者紛紛開宗立派,各武林門派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迅速的填補了底層力量上的空白。

劉邦雖然沒有拜入哪個門派之中,本身家中也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作為曾經的大秦泗水亭長,管理方圓百裏之地的治安,好歹也是個武官,自然不是普通人。

事實上劉邦曾經在沛縣武苑之中進修過,一身實力早就是先天境界,在普通人中以一敵千不是難事,這也是他在沛縣這樣數百萬人的縣城中混成地頭蛇的緣故,要不然縣中豪強也不少,沒了大秦官方身份,他早就被人整死了。

他所修煉的《基礎武典》,據說是由軍方下發的官府武學秘典,乃是從大秦至尊武學秘籍《兵甲武經》中衍生而來,雖看上去中規中矩,但十分全面,各方面沒有短板,而且築基效果頂尖,後期改修別的秘籍,也沒有任何阻礙。

一行上萬苦役,都被劉邦一個人管著,跋山涉水,押送著糧餉,從沛縣到千裏之外的地方做苦力。

這裏面有修為在身的極少,大多是普通人,都是沛縣的青壯,運氣不好,被官府征發,只能背井離鄉。

以劉邦的身份,其實完全可以不在征發行列,可惜新楚政權對曾經與大秦有瓜葛的人很不友好,上面得知劉邦做過亭長,點名道姓要他參與。至於另一名做過縣吏的蕭何,早就金風未動蟬先覺,提前跑的沒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