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北國危機

轉眼又是幾天。在一片紛擾中,一個來自棲霞之國‘抵抗區’的聲音,引起了不少的關注:

大洋集團收購了棲霞之國的工商業管理署,而管理署上次發行的戰爭債券,也全都轉移到了大洋集團這邊。

大洋集團總裁張浩發表公開講話:所有的債務,一力承擔。不管當初購買債券的人是否離開了棲霞之國,大洋集團都承認其債券。

但是張浩的演講還有一個小小的補充:鑒於離開棲霞之國人難以查詢、且路途不平,因此大洋集團只認債券不認人。只有棲霞之國內部的債券,必須本人親自來兌換;或者是直系親屬。

這一條就有點狠了。只認債券不認人——誰管你這債券是怎麽來的,上面染了多少血。

最後張浩甚至想將購買過債券的名單掛出來;但想了想還是沒有這樣做。真這樣做了,對自己的計劃是有些掛礙的。

宣布‘只認債券不認人’就已經足夠了。如果還要將名單掛出來,那就太得罪人了——這比賴賬還讓人厭惡。

張浩擔心的不是別人的厭惡,而是擔心影響自己的榮譽、信譽。想要建立銀行,最重要的就是榮譽、信譽方面的隱形財富。這隱形的財富很珍貴,卻也很脆弱,稍不小心就會毀掉、且難以恢復。

為此,張浩不得不小心謹慎的行事。

況且占領區的家族,也並不全都投靠了晉陽之國。如果將名單掛出來,就太讓人寒心了。

其實對張浩、對大洋集團來說,工商業管理署的對外債券,並不多。當初大洋集團在丹藥上,就購買了約兩百萬債券。加上火炮、玄鐵等等,差不多三百萬的樣子。

剩下的一百五十萬當中,至少還有五十到六十萬,留在現在的‘抵抗區’;剩下的才留在‘占領區’約八十萬到九十萬之間。

這些債券,對於現在的大洋集團來說,並不是多大的事情。而且債券最少都是一年期的。一年以後,毛毛雨啦。

之後的戰爭中,這債券說不定就會通過戰爭手段流回張浩那邊呢。

還有,為了債券、股份而建立的交易大廳,也正式完工。在坊市的邊緣位置,大洋集團建造了一座恢弘的建築,用來作為股票、債券的交易中心。

暫時這裏交易的股票並不多,而且只支持內部交易,也就是大洋集團的、煉器公會的、玄鐵工廠的。股票價格倒是很高,已經有一開始價格的兩三倍之多,但依舊極少有人出售。之前有幾個腦袋發熱的出售後,已經後悔的以頭搶地。

還有就是債券。目前債券就只有先前工商業管理署發行的債券。如果有人想提前出掉手中的債券,這裏也可以交易。但提前交易的,顯然得不到債券上應有的利潤。

好在,在張浩的強勢指導下,這裏出售的債券交易價格,都是在面額價值以上。張浩不允許債券的價格降到面額值之下。這是為以後的銀行信譽做根基。

別人雖然不太理解張浩的行動,卻也支持。過去這麽長時間以來,張浩已經贏得了尊重。至少在張浩的引導下,在整個棲霞之國戰亂的環境下,大洋集團竟然還能獲得利潤和發展。

外界對於大洋集團、對於張浩的關注也不少。大洋集團這個民間的商業集團,竟然能收購一個國家的部門,還要承擔一個部門的所有債務,卻也引起了極大地反響。

事情還能這麽操作啊?

不過在大家關注這些的時候,張浩卻在愁眉苦臉——‘銀行’這個名字,大約是不適合修行世界的。張浩嘗試以修行世界的目光觀察,‘銀行’這個名字頗有一點惡俗的感覺。

銀子那裏比得上精金哦。

“銀行”這個詞,在這個世界或許還比不上‘錢莊’兩個字來的通俗。

“這個世界的銀行,應該用什麽名字呢?”張浩無聊的翻過一頁文件。文件是關於占領區的情報信息等。張浩現在畢竟兼任了國家商務部部長的職位,還是要關心一下國家政治的。

但老實說,張浩對於國家政治這些東西,真沒興趣。在張浩看來,國家之所以有這麽多問題,那都是:窮病!

其實一個國家就如同樹木,只要能保持成長,問題就不大。一旦停止成長、甚至倒退,問題就多了。

但劉欣雨也有些手段,她卻是趁這個機會,將國家中的糟粕都“擠了出來”。現在的棲霞之國,就像是一只蜷縮起來的龍蝦,正在排毒當中、蛻殼。

“專利、商業法、稅收、補貼、扶持……還有重建工作、工商業引導和刺激計劃……哦……”張浩揉了揉眉頭,好幾天沒睡懶覺了,這日子真不是人過的啊。

張浩還在頭痛,就聽到敲門聲,許傑進來了。要與張浩討論專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