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六章 “標準”陷阱(第2/3頁)

從綠舟銀行貸款、然後再去大洋集團購買設備、購買技術授權,然後就能自己發展了。等以後發展好了,再償還貸款!

短短幾天時間裏,不知多少人湧向綠舟銀行,申請貸款。一時間熱鬧無比。從門可羅雀到摩肩接踵,只用了不過三天時間。

但是真正能申請到貸款的,卻不多。不是隨便過來一個什麽人就能申請貸款;而且想要貸款,必須要有擔保人。

於是,大部分通過貸款的,都與大洋集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無形中也是大洋集團的一次膨脹。

當然考慮到不能做的太過分,綠舟銀行也會適當的考慮別的。

而這其中貸款最多的,當屬杏林堂。周書海親自出面,直接貸款1000億元,而這些貸款又幾乎都用到了大洋集團身上。

周書海購買了大量的煉丹專用玄鐵、並與張家的工程師合作共同打造一個煉丹生產線!

是的,煉丹生產線。周書海終於決定瘋狂一吧——其實是這幾天裏,張浩和周雪瑤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等到鐵公爵號完工,最遲明年年初,就準備南下探索滔土之洲;屆時應該能得到海量的藥材——大家信心十足。而這就需要強大的煉丹能力。顯然,用煉丹師來煉丹,是不夠的。

過去棲霞之國資源匱乏,杏林堂都忙得連軸轉呢;以後要是打通了航線,一次航行回來,就要幾千噸藥材,想想就讓人絕望。

在張浩和周雪瑤一起做思想工作的努力下,周書海終於決定上一條丹藥生產線。但如何建立丹藥生產線,周書海卻毫無頭緒。

所以,周書海只能和張家合作,利用張家的工程技術優勢來打造生產線。但是,既然合作,那麽專利問題,就要好好談談了。

張浩開口要60%的專利,而周雪瑤默默地坐到張浩旁邊,氣的周書海不斷拍桌子——這還沒嫁出去呢,就這麽不聽話了。

一直討論到最後,張浩和周書海都沒有達成協議;最後大家約定,看研究過程了。到時候根據研究過程的貢獻來計算專利比例。

結果剛剛開工不到兩天,周書海面色就白了——他忽然明白為什麽周雪瑤要站在張浩那邊。因為,自己除了煉丹的問題拿得出手之外,生產線的各種問題,他幾乎束手無策。

而這一次的生產線,主要是針對築基丹及以下丹藥的,也就是煉氣期使用的丹藥——築基丹也是煉氣期使用的。

所以這些煉丹技術啊、手段經驗啊等等,張家也不缺。反而是張家的那些技術等等,周書海兩眼一懵!

什麽功率啊、阻力啊、力矩啊、傳送帶效率啊、蒸發冷凝啊、水浴加熱啊、催化劑啊、溫度控制、計量系統啊等等,周書海只能在一旁看著。也就一個藥材清洗池他看得懂。

其實周書海的煉丹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煉丹能力和工業化能力,是兩個概念。

如果做比喻,更像是實驗室科學和生產工程。實驗室中的科學技術,想要轉換成為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其中需要很復雜的轉變、需要另外的專業知識。甚至很多實驗室產品,因為生產技術不足,都無法量產。

而周書海就是那個科學研究室的主任。而現在要研究的生產線,需要的專業知識只到小學水平,用不到周書海這個大師。

偶爾遇到困難了,都是周雪瑤出手指點的。作為一個正式的化學家,周雪瑤對生產線的解決方法,也讓周書海看不明白。但有些地方也很是驚艷。

溫度不好控制?用水浴加熱!溫度超過沸水溫度?沒關系,密封加熱!只要控制好壓力,溫度就能控制好。而顯然,這些專業化知識,周書海並不具備。但周雪瑤卻早就輕車熟路。

生產線從最初研究到最終定型,只用了不到二十天——修真者做事就是快,當然也得益於張家的成熟且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而這期間,周書海除了看著、就只能等待。

最後張浩用很純潔的眼神看著周書海:“爹……”

“啪!”周書海一巴掌將張浩拍翻。

張少爺爬起來,“伯父,這是專利授權書。張家占據60%的專利股份,周雪瑤占據40%。”

周書海氣哼哼的簽了字,然後咆哮著將張浩趕了出去。

張浩離開杏林堂後,看了下天空,不得不嘆了一口氣:又開始忙碌了。

眼看到了年底,工商業博覽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而在開始之前,張浩必須要去場館看一下,看看是否有什麽需要修改的;還有報名安排等等,張浩都需要親自檢查一下。

不是張浩不相信別人的能力,而是大家……沒有經驗啊!相比之下,張浩在另一個世界至少參加過展會、也知道相關情況。不說細節如何,但照葫蘆畫瓢還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