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七章 接踵而至

大洋集團,新成立的航天研究中心裏,大洋集團幾乎大部分科研精英匯聚一堂。

航天,幾乎涉及到了大洋集團當前所有的技術,從能量、動力、材料、計算機等,一直到生命醫療。

張浩這一次之所以要將周雪瑤一起拖回來,除了感情等問題,就是這一次的科研了。

按照張浩的想法,無論是用激光發射、還是用粒子射流發射,都涉及到高溫、輻射等問題,破壞力一個比一個強。想要用這東西將飛船發射到太空上,這對生命系統絕對是一個超級挑戰。

不過此時張浩正在和黃明山、張鑫翰等人,研究慕容山從遺跡中拆出來的發射平台殘骸。

順便說下,現在航天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就是張鑫翰。

張鑫翰曾經是九陽宗煉器堂的堂主,後來跟著白玉堂加入大洋集團,如今更是成為大洋集團重要的科研骨幹。

因為肯學習和研究,憑借能力當選為航天研究中心的負責人。

實際上因為發現學習的好處,大洋集團的高手們,大都好學,且不少高手都開始參與到科學研究當中。無形中加速了大洋集團的進步,或者說‘進化’!

至於說黃明山,卻另有重任。黃明山帶領人員主要負責科研理論方面的研究。這東西才更加重要。有了理論、就有了科研的指導與發展方向,然後才有科學與工商業。

張浩等人認真的觀察殘骸。首先張浩發現了代表性的結構:超導磁場結構!

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將飛船送上太空的,就是粒子射流技術!

慕容山帶回來的殘骸表明,那一個個三厘米大小的噴口下方,並不是鏡面或者類似的折射等裝置,而是一種超導磁場。

這些磁場不大,但通電後測試,效率卻極高,功率強大的足以將血液中的鐵元素分離。將普通人放在磁場附近,磁場就能將人體內的鐵元素給剝離了。

這種磁場,已經達到了扭曲物質世界的能力。

而發射平台的金屬支架內部是中空的,周圍有磁場約束;帶電粒子流自始至終在磁場中流淌,最後噴射而出,形成強大的推力,將飛船送上太空。

至此,張浩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技術思路:

核聚變反應堆中的粒子通過磁場直接進入發射平台;或者神魔戰場遺跡中的電力經過轉換,激發出各種高溫帶電的粒子,經過篩選和過濾後,最終進入發射平台。

在發射平台這裏,再次升溫;只要溫度上去了,帶電粒子的速度、能量、粒子團的壓力等自然提升,最後再經過磁場約束、調整,進入發射環節。

甚至磁場本身也能提供可觀的加速。讓粒子射流功率達到極限。

瘋狂的粒子射流擊穿了空氣等阻礙的介質,直接作用到飛船上,將飛船送上太空。

環節都能想明白,但正是因為這些環節都明白了,張浩才更明白其中的技術難度。

能夠將直徑五公裏、重量怕是超過千萬噸的飛船直接送上太空,那要多麽強大的推力;而要提供如此推力,那粒子射流的溫度、破壞性絕對超乎想象。

在慕容山留下的紀錄中,粒子射流剛剛發射時,飛船上層的地面直接蒸發了。那可是高級文明留下的殘骸啊,而在粒子射流攻擊下,如同陽光下的晨霧一般散去。

那麽推而及之,大洋集團現在的材料,在粒子射流的攻擊下,怕是和晨霧一樣脆弱。想要用粒子射流將飛船送上太空……想想就好。

以大洋集團現在的技術底蘊,粒子射流什麽的,不現實。粒子的產生、控制、運輸與約束、轉折等,都不是大洋集團現在能解決的。更別說能夠承受粒子射流的船體結構。

相反,可以考慮激光!

激光的產生相對簡單,控制、合並、運輸等也相對簡單。而激光發射後想要加熱物體,是一個相對緩和的過程——不是瞬間的。

那麽,就可以采取恰當的冷卻手段。

相反,粒子射流相當於一片細小的導軌炮,動能強大、但破壞力更強大。這種直接的破壞,可無法降溫。

張浩這邊做出分析,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旁邊張鑫翰等人,就漸漸將想法完善。

最終,張鑫翰竟然手繪一張圖:

“張總,我大概計算了一下,建立一個方圓50公裏的激光產生基地。通過鏡面反射、或者棱鏡折射,將激光匯聚一起。

最後將所有的激光聚集成為一束直徑五米左右的超級激光束。

激光束照射到飛船底部。飛船底部通過漸變水晶體來吸收光能。漸變水晶體下方透明,越向上顏色越深,最終完全是黑體。

通過漸變水晶體,可以保證激光被逐層削弱、吸收,整體同步加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