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改變

王瑞陽語出驚人,引起了張浩的關注。而王瑞陽才緩緩解釋起來: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

王瑞陽終非一般人,竟然敏銳的察覺到其中的問題。

競爭,主要是兩方面的好處。

一個方面,是競爭才能最大的刺激進步。王瑞陽以自身威力,淩波集團的幾次技術進步快速的,都是戰爭激烈的時候。

因此,如果能有效的形成競爭機制,並且保持克制、不要釀成災難性戰爭,會極大地刺激大家的進步。比如大洋集團曾經提出的冷戰,就是很好的手段。

當然,這一切都是表面的;暗中大家要適當地加緊技術的交流,不能形成技術壁壘等。

另一個方面,就是內鬥、內耗了。沒有了外部的壓力,內部必然出現分裂,出現不同的團體。

指望所有人能放下成見,共同進步,這永遠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不說什麽還沒有成立的聯合國,就算是大洋集團內部,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爭鬥。只不過因為大洋集團采取了獨特的管理手段,才讓大洋集團內部相對穩定,但這個穩定也是動態的,必須隨時調整。

而且管理大洋集團已經讓張浩頭痛了,所以大洋集團將國家管理任務,單獨剝離了,形成一個個公國。目前大洋集團有兩個公國:大洋集團本土的西海公國,以及西昆侖上的西昆侖公國。

一個大洋集團尚且如此難以管理,更別說全世界的聯合。屆時最大的可能,是陷入無盡的扯皮中。

按照王瑞陽的說法,最好是形成全球性質的競爭環境,形成一種弱肉強食的環境。最好的,就是三足鼎立。剛好現在世界已經形成了三大集團:最強大的大洋集團以及戰略聯盟,其次就是玄黃集團和河圖世界。

目前,河圖世界最弱;但河圖世界發展潛力似乎不小。

不過競爭不是目的,而是刺激發展的手段。因此,三方高層必須保持密切聯系,互通有無。

最好是大家已經研究出來的東西直接交換,但要有償交換;如此能防止研究力量的浪費。讓各自的研究人員,將主要精力放在技術攻關上。

張浩聽了王瑞陽的分析,不得不點頭。說的很有道理。

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張浩腦海忽然冒出這句話來,全世界有必要保持競爭。

但是,這也只是有道理。老王這裏面夾帶的私貨可不少。‘已有的技術進行交換’——大洋集團鐵鐵的吃虧。

哎呀,是不是有點小集體了?

張浩忽然有點糾結了:自己主張全世界共同進步,這大洋集團很多技術就要公開了,這有點心痛啊。

但是,不公開怕是不行了。僅僅依靠大洋集團自己的力量,只怕很難……好吧,基本上是沒有希望去應對不遠將來的危機。

張浩一時間也陷入了糾結中。又簡單談了一會,就讓王瑞陽走人了。

等送走了王瑞陽,張浩卻只覺得心頭有些莫名的煩躁。張浩明白這是自己有事情沒想通。其實也是壓力太大。

永恒忽然傳來的消息,打破了整個世界的寧靜,也打破了張浩的各種謀劃。

此前張浩不是沒有想過,可能有玄黃文明的宿敵出現;但張浩認為相比於這個,1.4萬年後的世界末日似乎更值得關注。

畢竟,玄黃文明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超過十七萬年——遺跡時間就超過十七萬年,玄黃文明落敗的時間,必然是在17萬年之前!

十七萬年了,曾經玄黃文明的宿敵都沒有找來,也許早就遺忘了。

不想永恒忽然傳來如此消息。最糟糕的是,永恒應該也被人給發現了;如此,永恒才無奈的努力一把,給對方傳遞錯誤的信息。

但是,不管如何錯誤,張浩都能肯定:紅河文明肯定能從永恒駕馭的飛船技術上找到蛛絲馬跡、找到玄黃文明的跟腳,然後會全力搜索這片星空!

如果紅河文明真的不計代價搜索,也許三五年就能找到這裏。

星空很大,很空曠;但張浩覺得,對於那些高級文明來說,幾百光年真心不遠。

張浩清楚的記得,曾經的地球上有一個特殊技術人群,被稱之為“行星獵人”——這些天文學家能利用行星遮掩的手段,發現幾千光年之外的行星,並根據計算結果推演出該行星的大概大小、軌道、密度等,進而推斷是否可能為生命行星。

曾經的世界都能做到,那麽紅河文明也許更加簡單。尤其是這裏距離紅河文明不過1100光年距離!

要是某個幸運兒剛好將望遠鏡對準了這裏,也許下一刻就能找到天元星;用不了幾個月,紅河文明的艦隊就能抵達。

想到這裏,張浩狠狠地呼吸幾口粗氣,強自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