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拍腦袋

葛冬天生就是雷電體質,對於電磁方面有超乎想象的理解。其本人更是借助電磁方面的科學知識,成為一名操控閃電的、法相巔峰的高手!

如今,大洋集團的科研方面有六大支柱:

理論研究帶頭負責人黃明山,並兼顧計算機;

負責航空航天理論和技術研究的林穎豪和其新婚妻子朱敏,甚至因為林穎豪發現了質能公式,還負責核能等;不過核能需要多個部門合作;

還有生命醫療、化學等方面的總負責人,就是周雪瑤了;

負責應用科學的代表人物,就是負責航天的張鑫翰;張鑫翰本身也是大洋集團陣法、法寶等方面的主要負責人;

還有曲海超,本身是大洋集團的教育部部長,但也兼任古文明翻譯,負責將古文明的一切技術、術語、規格等翻譯成為當前可以直接借鑒乃至使用的技術;這個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最後,電磁技術總負責人就是葛冬了。

不過張浩來到的時候,葛冬同學卻在研究《周天功》——葛某人有點向往洞虛境界了。

看到張浩來了,葛冬將手中的、大洋集團內部印刷刊物放在桌子上,才站起來問候。

張浩點點頭,並沒有說什麽。大洋集團內部有嚴肅,也有輕松。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就沒有人管你幹什麽。

實際上大洋集團內部的科研工作相對輕松。科研這東西,並不是加班就能解決的。需要科研人員擁有足夠的興趣、自由、愛好等;在保證這些前提下,才會有比較嚴格的制度。

張浩點點頭,找了個位置坐下。這裏到處都是圖紙,有手繪的、也有打印的,但手繪的居多。

看了一眼葛冬前面一副還沒完成的圖紙,張浩問道:“電磁巨炮技術如何了?”

葛冬不好意思的摸了下下巴:“暫時遇到好幾個瓶頸,正在摸索;也在向曲海超求救呢,希望能在玄黃文明的技術中找到解決方法,或者借鑒也行。”

“都有哪些方面?”

“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導軌炮的摩擦問題。隨著速度提高,彈丸與導軌的摩擦問題已經不可忽視。目前想要研究磁懸浮技術,但磁場控制不太穩定。

第二個是電壓和電流問題。導軌炮的技術,說穿了簡單粗暴。只要足夠大的電壓、足夠大的電流,就能將導軌炮發揮出毀天滅地的威力。但,這只是理論上的。

目前我們最大的、可控安全電壓,是380萬雷,最大安全電流是3000電。但實際過程中,電壓260萬、電流1200,才是最巔峰的功率。而這功率也只能維持20秒安全時間;超過30秒,相關設備就會過熱燒毀。

相比於閃電最低每米十億的功率,相差太大。而若不能達到閃電的功率,導軌炮就算到了太空也沒多少威力。

第三個,是材料。隨著導軌炮速度的提升,反作用越來越不能忽略。不管是發射炮塔、還是炮彈,都需要更加堅固的材料。納米材料暫時還行;但也只能說‘還行’。

尤其是導軌炮的炮彈,必須要足夠堅固才行。

我們用從琉璃島飛船上拆下的外殼測試,最大功率下,可以導致較薄的外殼凹陷,但導軌炮的炮彈本身,卻如同雞蛋一般破碎了。這種情況下,至少有一半的攻擊力無法發揮。

實際上,不管是導線、磁鐵、升壓設備等等,絕大部分瓶頸都與材料的瓶頸有關。”

張浩聽了,淡淡的點點頭,“材料是一切科學和工業的基礎。但材料的突破,卻也是最難的。這一點,確實不是著急就能解決的。

先從從玄黃文明的資料中借鑒。

另外,可以嘗試從原子屬性、電磁特色等方面入手。目前主要研究先集中在無機材料上。

還有,陶瓷是一種古老的材料,可以將泥土加工成堅固的陶瓷。你們這邊有沒有想過,借用類似的手段,生產金屬基質的陶瓷呢?

當然我也只是一種想法,你們可以多想想。

總之科學發展沒有捷徑,大家也不要氣餒。而科學發展,更需要大膽設想,認真驗證!”

葛冬聳聳肩,張總您說得輕松,可知道我們掉了多少頭發。要我說這科研首先要燒腦,然後還要爆肝。

張浩又和葛冬聊了一些大概情況,提出要看看眼下正在檢驗的、最新的導軌炮。

雖然張浩對科研的投入一向十二分的支持,研究過程也不做幹涉;但對於研究結果,卻還是要檢驗的。不能花了經費,卻什麽都沒有。

導軌炮安置在一座山谷中,山谷四周有洞虛高手的氣息浮動,誰想要不經允許進來參觀的話,可是要做好有來無回的準備。

老遠的,張浩就看到了最新研究成功的導軌炮。那是一座鋼鐵長龍一般的工業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