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抉擇

趙大河站在講台上,深吸一口氣;看著現場那一片期待的目光,隱隱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

探索衛星系,將承載大洋集團未來的希望、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事馬虎不得。這將可能賭上大洋集團的全部積累、以及未來三五十年、甚至百年的‘國運’。

雖然一個集團說‘國運’有點怪,但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而現在探索衛星系的重任,就落在了趙大河身上。

趙大河緩緩將移動硬盤插入講台的計算機上,隨後打開大屏幕。片刻後,會議大廳中,總面積高達150平米的大屏幕上出現一個盤旋的星系。

這星系有四條旋臂;但旋臂末尾卻有分叉、並開始模糊,最終在星系外圍形成一條模糊的環狀。

星系外圍,還有稀疏星雲、零星小恒星形成的‘塵埃圈’,這塵埃圈的厚度幾乎有星系主體直徑的四分之一,如同一層保護圈一樣環繞整個星系。

若星系呈現扁平的話,這個塵埃圈就基本上是球形,將整個星系‘保護起來’。

在星系不遠處的外圍,在‘塵埃圈’外,有十幾個比較顯著的小星系或星團,此外還有不少散亂的光點。

其實在‘塵埃圈’內也有不少星團,但太小了。

看到這個星圖,大家眼睛似乎更加明亮了起來。

趙大河開口了:“諸位現在看到的,就是周天大星系的圖片,是最新的。當然,雖然是最新的,但也不能完全確定我們的周天大星系就是這個形狀。

我們處於周天星系內部,想要認識到周天星系的真正形狀並不容易。因此很多都是通過計算機推演出來的。

我們也借鑒了從天妖世界拍攝的圖片,但因為距離太遠,加上無法在天妖世界布置大型天文觀測系統,因此拍攝的圖片比較模糊。而且我們從天妖世界拍攝的圖片,是側面圖、不是正面圖。

後期經過不斷修正,才有了眼下這幅圖片。

很直接的說,這裏面有三分之一的面積,是計算機直接生成的,而不是真實圖片。位於星系核心背面的位置,我們至今沒有觀測到詳細的內容。

我先簡單的說下周天大星系的概況。

目前我們偵測到的數據是:周天大星系的直徑,大約有16~20萬光年,整體扁平。

若按照周天星系的引力範圍計算,最大範圍是20光年直徑。超過這個範圍,恒星就會脫離引力,在星際中漂流。

就像星球大氣層有一個逸散層一樣,這也算是星系的逸散層。

若按照這個計算,周天大星系的厚度,約為3萬光年。

這個逸散層外圍,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塵埃圈’。在這裏,衛星系和大星系在爭奪彼此的恒星、星際塵埃等。

還有一個計算方式,是按照旋臂的最大範圍計算。如此計算直徑是16萬光年。如此計算,星系的厚度是七千光年樣子。

另外,周天大星系中,被‘周天大陣’籠罩的範圍,應該在八萬光年的樣子。三垣的範圍、也就是周天大星系核心部分,約有兩萬光年出頭。三垣看起來真的不大,只占整個星系總體積的6.3%,但質量卻足有整個星系的40%!”

張浩問道:“兩種計算方式,各有什麽意義?”

“第一種計算方式,是學術意義上的,有利於我們對宇宙的認識。第二種是現實意義的,實際應用中,按照第二種計算就好。”

張浩點頭。

趙大河繼續說道:“下面說到本次討論的重點,衛星系。

目前我們已經在星系周圍發現大大小小的衛星系、星團等,夠資格單獨記錄的,一共12個。我們按照發現順序依次排號。

不過雖然夠資格單獨記錄和觀察,但並不是所有的衛星系、或星團,都有發展成為大洋集團新基地的潛力。如我們最近發現的12號星團,也只能勉強稱之為星團。

12號星團範圍約有30光年,但恒星只有不到400顆,且大都是小恒星,以紅矮星為主。這個星團甚至都沒有自己的黑洞。其中央位置,也只是一顆紅巨星。

恒星小,行星也不多。基礎物資嚴重匱乏。

因此,經過初步篩選,也是經過嚴謹的討論,天文研究部門,初選了1、2、5三個衛星系。今天將就三個衛星系做最後的討論。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下這是三個衛星系。”

“1號,我們命名為‘雙魚星雲’,用‘星雲’與大星系區分。

雙魚星雲是一個完整的小星系,也是我們發現的第二大衛星系。我們初步研究,認為是被周天大星系吸引過來的、完整的獨立星系。

目前雙魚星雲正在以每秒117公裏的速度,向大星系跌落。預計12億年後,將完全被周天大星系捕獲,融入周天大星系內。當然這麽長的時間我們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