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貪婪而好殺的神子(第2/3頁)

呂嬋說每一紀元他和她都會相遇,但如今已過了這麽多年了,卻依然未曾見到妙妙……那麽,妙妙一定也在等他吧?

既然這個世界的規則是吞噬,

既然吞噬普通火妖已經沒用了,

那麽他就要去吞噬其他的八大噩兆,去獲得它們的力量,反正一路走來,誰還不是劊子手?

他不知道方向。

不知道那破開煉丹爐的爐蓋。

但是,他不迷茫,變強就是了。

在咆哮聲裏,黑皇帝手戴定海珠,握冥地刀,拖著恐怖的巨大魔軀與其他噩兆廝殺了起來。

一時間,大地劇烈震顫,

從高處俯瞰,便見如是在池塘裏接連的投入了小石子,而泛起了漣漪,

只不過這些漣漪的高度乃是數千米,速度乃是風速的數百倍。

無窮的百萬丈斑斕火流噴射向虛空,

而極熱的“氣”泡升騰而起,在這世界的上層構建出嚴實重疊的火冕。

火冕華麗、璀璨、耀目、根本不是凡間那些脆弱的寶石可以比擬,這是真正的高溫,是恐怖的力量。

而這冕終會落在誰的頭頂?

誰,能為這異世的第一?

……

……

人間。

第三劫在進行著。

第三劫為夢境之劫。

夢為業之訴諸。

為善為惡皆可積蓄業力,凡有業力,便可於人本身的生命層面形成一種防護。

法身再強又如何?

命格再好又如何?

業力可以逆轉命格,可以降低法身層次,對應的,業力也能夠提升法身層次,這種提升是暫時的,但若是對實力遠差於你的人而言,卻可以是永久的。

譬如說一個十三境的超凡者,如果想要懲罰一個人,他除了可以殺了這個人,還可以用業力去降低這個人的命格,從而使得這個人今後無論做什麽都倒黴透頂,甚至家破人亡。

而若是這個人已經擁有了不錯的法身,十三境的超凡者還能夠用業力去將他的法身層次打下去,從優秀變成普通,甚至變為卑賤。

這就是十三境——業力之境。

業力也是在夢境裏對抗劫妖的唯一力量。

但慢慢地,超凡者們就開始發現自身的業似是存在著極限,而信仰之業則是無窮無盡。

經過了漫長的發展。

人雖為人,卻有了各自的信仰。

這些信仰如何形成的,中間如何的有人穿針引線都藏在歷史之中,無人知曉。

但結局卻是,在第三劫中期時,形成了八種信仰:

佛,道,妖,魔,鬼,神,人,不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

道之信仰凝聚的形象乃是火劫之中的道祖。

人族信仰則是火劫初期的夫子。

神族則是山河劫之前北地冰雪羅刹之國的那一位首任教皇。

信仰匯聚一起,會在人本身的業力之上附加一層力量,而使得在劫妖夢境裏有著更強的存活幾率。

因為大陸板塊至今不清的緣故,

這些信仰的分布也極不均勻,

甚至教義也是“各自為政”,在與當地的風俗、利益、手段、博弈結合後,延伸出各式各樣的教條與儀式,甚至有些會存在內部沖突。

但這也預示著繼“王朝制”,“宗門制”之後,“信仰制”也逐漸地浮出了水面。

不過,這種制度並未動搖宗門主宰人間的根本,而只是讓宗門與宗門之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聯盟而已。

面對劫妖,全人類都是聯盟。

面對其他信仰,各自信仰之中的宗門都是聯盟。

面對其他宗門,每個宗門都以利益或者其他因素各自聯盟。

……

……

世家如今在哪片大陸,沒人知道?

這些本就藏在歷史陰影之中的存在,如今藏得更深了,但掌控力必然也更強了。

老祖們在哪裏,更加沒人知道。

但人們卻知道一點。

這個世界多了許多“神子”。

所謂“神子”,總是伴隨著天地異象而降臨,在短暫的隱藏後,會以超人想象的潛力進行成長,即便是宗門也沒有太多辦法去打壓。

而這些神子的出現,就是一場災難。

他們絕大部分都會自以為是,會毫不停止的進行殺戮,

只要有人稍稍得罪了他們,動輒便是被滅滿門,從上到下,從老到小,不論男女,斬草除根,一個不留,就算宗門都沒有這麽狠毒。

但神子們不覺得這是狠毒,他們覺得這是應該的,反倒是你不這麽去做,便是罪過。

當然,也有另一部分神子不是如此,

這部分神子貪婪好色,而且多疑,喜歡表現,

不少凡世的王國以及小宗門都形成了常識,只要確認了神子,便會尋出乖巧懂事、聰明漂亮、資質特殊的年輕處子去接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