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正中下懷(第2/2頁)

當四句流傳東京開封府時,窮,就變成了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甚至這四句,都被冠以陋室四句。

黃尚反倒愈發謙遜起來,並沒有應那些文人之邀,去整日參加文會,反倒是一心苦讀。

這份態度,打動了暗中觀察他的文壇大佬們。

這一日,當黃尚吃飯歸來,一匹高馬停在院前。

遙遙見黃尚回來,一位剛正嚴毅的男子下了馬來,上前行禮:“在下遊師雄,表字景叔,見過黃晟仲,冒昧來訪,望勿見怪。”

黃尚還禮。

來到這個世界這麽久,終於見到第一位歷史名人了。

遊師雄,北宋名將,因平定西夏犯敵和保護文物有功而名垂青史,其文章詩詞書法皆流傳,是文武全才。

當然,此時站在面前的遊師雄還是個年輕人,未考中進士,沒有官身,來此是其他目的。

他是張載的弟子。

黃尚之前就了解過,張載如今正在開封府。

當聽了這四句,張載引發共鳴,贊嘆不已,讓遊師雄前來結交。

“該把這四句還回去了!”

黃尚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四句傳入輪回者耳中時,自然會有懷疑,對此他有個全盤的計劃,關鍵一環就是張載。

張載發出邀請,正中下懷,趕緊拜師,沒有邀請,他也會主動上門拜會。

這個年代,沒有好的師承,想要在文壇上出頭,難度無疑要大上許多。

黃尚估計以“自己”的天賦,一直到三十五歲才考中狀元,正是沒有拜一個好老師。

張載本就是合適的人選,再加上橫渠四句,正是天作之合。

於是乎,黃尚直接言明,自己的四句,正是受到張載《易說》的啟發。

遊師雄見他對老師敬佩,又如此謙遜,更生好感。

然而就在兩人相談正歡之際,仆人入內稟告。

又有人登門拜訪。

這一回來者,代表著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