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章 打蛇要防被蛇咬(第2/2頁)

點名批評就對了,完全在夏想的意料之中,不批評才不正常。夏想雖然還沒有胸懷寬廣到聞過則喜的程度,但還是為隆家城鄭重其事地提到湘省紀委而心中坦然,因為形勢完全符合他的推斷,證明了他眼光的正確。

“首先,我代表湘省紀委,誠懇地接受中紀委的批評,其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紀委在調查湘省道橋的過程中,已經盡量做到了有理有據、依法辦事,而且還盡可能照顧到湘省道橋正常的業務開展,但事關重大,晨東大橋和懷陽大橋相繼兩座大橋的倒塌,民意如潮,必須要給老百姓一個交待。”

夏想的態度不卑不亢,並沒有武繼剛意料中的謙下和惶恐,就讓他十分不快,說道:“夏想同志,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才能更好地進步。”

夏想依然十分淡定,面對正面的強大的壓力,沒有退縮之意:“湘省省委、省紀委一致認為,在調查湘省道橋的問題上,紀委的方法得當,工作方法符合程序,經得起考驗和調查。”

武繼剛的話就帶了火星:“夏想同志,你這是什麽態度?”

“武書記,有關湘省道橋的調查經過和詳細情況,省紀委會向中紀委例行通報。也請轉告我對隆書記的問候,請隆書記放心,湘省紀委一定會依法辦事,絕不冤枉一個好官,也絕不放過一個貪官!”夏想的話大有含義,武繼剛是不是聽明白他不管,他就知道,隆家城一定會細心琢磨。

武繼剛是中紀委副書記,正部級待遇,但說實話還真影響不到他的前途,也不是夏想托大,而是他清楚武繼剛是代表誰在說話,所以他的態度就必須端平,因為根本沒有必要低聲下氣,他不理虧,而且還占在了至高點。

……因為陳傳世的意外自殺,有關湘省道橋的處理意見的碰頭會,就只能繼續延後了。不過還好,湘江市公安局第一時間就介入了陳傳世自殺案件的調查工作,初步判定死者確實是死於自殺,但死者死前曾經和一個神秘人士見過一面,現場留下了來訪者的痕跡,警方正抽調最精幹力量,爭取早日結案。

鄭盛可能是覺得有些沒意思了,專程派童凡送了半斤大紅袍給夏想,說是他最近喜歡上了毛尖,大紅袍就送給懂茶人了。

其實夏想並不是十分懂茶,也自認不是真正的愛茶之人,鄭盛特意送來大紅袍,功夫在茶外,既是向他示好,又是含蓄地向他暗示什麽,夏想就親自打電話給鄭盛,表示了感謝。

只打電話而不是登門感謝,也是表明了夏想的態度,有限合作,求同存異,但不是精誠合作。

想必鄭盛也明白了夏想的意思……

隨後在湘江市長離任之後,梅曉琳正式上任之時,鄭盛不惜降貴紆尊,親自和梁夏寧一起親臨湘江市委,參加了梅曉琳的任命大會。

雖然鄭盛只是參加了會議,並沒有發表什麽重要講話,會議還是由組織部長梁夏寧主持,但他選擇在此時高調出席湘江新任市長的任命大會,顯然是有意向外界透露一個信息,湘江市委書記和市長都是他的人馬,省會城市牢牢掌握在省委書記的手中。

夏想就嗅著到另外的政治信號,鄭盛對於懷陽和晨東兩市,還是有意圖之!

從梅曉琳和鄭盛之間的密切關系,鄭盛此舉也不會引發外界太多的議論,但不止夏想看穿了鄭盛的意圖,就連付先鋒和葉天南也清楚鄭盛的真正用意,就在鄭盛剛剛參加完任命大會之後,又有意外發生了。

湘省道橋又一名副總趙宣明站了出來,主動向公安機關自首,聲稱在陳傳世自殺之前,他和陳傳世見過一面,並且受陳傳世之托,要向紀委轉交一份關鍵的證據。

形勢,急轉直下並且撲朔迷離了,關鍵還有,趙宣明不是向湘江市公安局自首,也不是向紀委自首,而是向公安廳自首。

因為事關重大,由廳長楊恒易直接介入,並安排專人接手。趙宣明一進公安廳,就處於嚴格保護之中,外人都無法和他接觸,不管是和付先鋒線上的常務副廳長孫在春,還是鄭盛一條線上的副廳長周東風,都不知道趙宣明被安排到了何處。

對手,開始有條不紊地反擊了,夏想清楚,雖然未必是一心針對他,但現在他和鄭盛在一條船上,一傷俱傷,必須要著手布置下一步關鍵之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