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觸摸的誘惑(第2/2頁)

接下來就是閑聊了,從閑聊中,陳太忠才知道,原來,荊紫菱的爺爺,是省裏有名的書法大家荊以遠,王玉婷的父親是他的學生,這個師妹的名分,是這麽定下來的。

荊以遠的名頭挺響亮,以前曾任省書法協會會長,跟省裏一些領導關系不錯,王玉婷能分到辦公廳,老爺子是出過力的,兩家關系走得很近。

說著說著,就又說到荊紫菱的天才上了,她不但長了一個過目不忘的腦袋,而且學東西也相當地快,別看今年剛十九歲,卻是琴棋書畫諸子百家都通一些,而且造詣還不低。

陳太忠對這個興趣不是很大,事實上他也沒覺得這有什麽可驕傲的,不過,看王玉婷兩口子對她都挺客氣,他也不會跳出來煞風景。

他對荊紫菱的哥哥,興趣更大一點,見他們說個沒完沒了的,終於按捺不住,插了一句嘴,“王科,你說的這個投資……什麽項目啊?”

“沒選好呢,”王玉婷終於停止了絮叨,“陳科你這兒有什麽好的項目沒有?荊大哥可是有錢。”

荊紫菱的同父異母的哥哥荊俊偉年紀也不大,就是三十四五歲,也是家學淵源,八十年代後期就孤身一人闖蕩京城,靠著家裏磨練出的那點眼力,倒賣文物字畫,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很快就賺到了第一桶金。

就在他的招牌漸漸打出去之時,有了鄧公的南巡講話,就在一夜之間,他的同行中就多了無數的專家學者,可是他並沒什麽頭銜,靠的只是口口相傳的口碑而已。

京城官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京城的學者專家也多,蟄伏多年的能量一旦爆發出來,那確實不可小看,而那些官,還就認這些專家,認荊俊偉的人,大多是商人。

總之一句話,日子不好過了,錢也不好賺了,雖然他賺得還是比一般人多得多,可是財富的增長速度,跟以前確實沒法比了。

就在97年年初,荊俊偉想投資搞點什麽東西,卻在一個項目上被人算計了,幸虧他孤身闖蕩慣了,為人還機警,見勢不妙,直接拉了一個外省人來接盤,自己終於將六千多萬的資金撤了出來。

京城的水,實在太深了,荊俊偉不敢在這兒繼續投資了,可又舍不得離開京城,畢竟他在這裏生活了近十年,圈子有了,人脈也有了一些,最關鍵的是,嚴格地來說,他這身本事離開京城也玩不轉,玩字畫文物最大的市場,還是在京城。

於是,新問題就來了,他手裏這些錢怎麽辦?總不能存銀行吧?說不得,荊俊偉就有了一個回天南投資的願望,不管怎麽說,只要他爺爺荊以遠在,他在天南是不怕被人陰的。

當然,講述這些話的時候,那些不該說的東西,王玉婷是絕對不會說的,可就算如此,陳太忠也搞明白了,敢情這年頭……還真有揣著資金找項目的主兒?

“那好辦啊,我手上就有一個項目,正等著人投資呢,”陳太忠登時就想到了英國那位,對荊紫菱也熱情了起來,“一個高科技項目,回頭我把方案書和市場調研報告給你,紫菱你看好不好?”

他是有錢投資,不過,作為國家幹部,這種事不摻乎是最好的,而且,若是能牽線找到技術方和出資方,那才顯得出他陳某人的本事不是?

“不好,”荊紫菱搖搖頭,笑嘻嘻地看著他,眼中卻是流露出一絲頑皮來,“很多人找我哥投資呢,你得有點跟大家不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