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橫空出世(第2/2頁)

果不其然,他一個電話打過去,沒到十分鐘,祖市長就將電話回了過來——他已經把內幕消息弄到手了。

科技部最近確實在搞大動作,總的來說就是提升科技部職能,更好地體現出“科教興國”的作用來,而且大致方案已經得到了中央的認可。

好死不死的是,科技部要搞的方案,同陳太忠在鳳凰科委搞的,極其的相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大在高新技術產業的話語權,引導權和支持權。

話語權就是我說話算話,“說話算話”這四個字體現在執行方面,那就是可以進行行政幹預和財政支持。

引導權那就是將重點扶持項目列出來,以前科委就有這職權,但是以前他們行政幹預和財政支持的能力相當有限,倒是各個省市的開發區更能自行做主——所以這引導權也基本上就是限於技術層面,人家願意不願意聽就是另一回事了。

支持權,那更是赤裸裸了,說穿了就是倆字兒:要錢!有錢才能支持產業開發和升級,有錢才能增加話語權和引導權不是?

所以現在科技部(原國家科委,後改名為科技部)要做的,就是要政策要錢,而眼下中央已經決定,對科技部采取一些傾斜性的財政支持。

可是要錢也是個技術活不是?理由越充分,就能要得越多,而且這大動作不是說只著眼於眼前,而是徹底改變科技部的現狀,並且維持下去。

好死不死的是,鳳凰科委走在科技部的前面了,尤其是梁志剛主管的火炬計劃資金這一塊,正是科技部的終極目標——對合適的項目,我們要有撥款的權力。

是的,單純地撥款,不求回報的這種,求回報的話,那不是給科技工作者增加心理壓力嗎?科學是允許失敗的,關鍵得是該項目值得投入,應該投入,這就足夠了。

這麽一來,科技部及其下屬的省市科委,權力增大得不止一點點,簡直就是從孤兒到寵兒的一般的飛躍,可想而知,這個方案要是真的推動起來,會遭遇到多麽大的阻力。

所以鳳凰科委的橫空出世,給亟待具體案例的科技部提供了一個非常翔實的支持,是的,鳳凰人走在了前面,對科技部而言,它的存在,毫不遜色於“小崗村”那十八個手印對於改革開放的意義。

也正是因為如此,科技部破例點名,要去鳳凰科委考察,弄到第一手的書面資料,以及其他的音像資料之後,這個典型是非豎不可的——至於鳳凰科委可能跟天南省科委不合拍,天南省科委算什麽東西?

可是,既然有了這麽個典型,科技部也不可能光琢磨梁志剛手裏那點,少不得就要分析一下“走在前面”的鳳凰科委的其他措施。

裝修檢測——這也是個項目,不過這麽小的項目,入不了科技部的法眼,還要跟建委和環保局甚至質量監督局打交道,嗯,算是雞肋吧。

倒是這個創新基金的運作,科技部也是相當地感興趣,鳳凰科委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這個創新基金了,誰會忽視呢?

不過科技部的人仔細琢磨了之後,卻是有點垂頭喪氣,因為這個基金的運作實在是有點逆天,判定那些企業或者項目值得不值得扶持倒是小事,大不了有爭議的不去扶持就完了,可是誰有能力爭取到那麽大的資金來運作基金呢?

也就是鳳凰科委,有人在招商辦任副主任,才能有了如此的效果,不過,一般的招商辦,想弄點這樣的資金來也是頗為頭痛的,由此可見,每一個成功案例都不可能是幸致的。

說到這裏,祖寶玉再也壓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了,那艷羨的語氣隔著電話都聽得一清二楚,“太忠,這次你們科委的臉,真的露大了,科技部都要在全國豎你們的典型了,我朋友說了,要不是鳳凰的跟省科委不合,最少來一個副部……來倆也不奇怪。”

“我們要跟董祥麟合拍的話,鳳凰科委也走不到這一步了,”陳太忠聽了這話,心中雖是歡喜,卻也難免一點憤憤之情,“就因為創新基金不能幫科技部要到錢,他們就要我寫教訓深刻……咦?不對!”